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民生面对面】财政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张璐发布时间:2024-05-27 查看数0

我省各级财政部门把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内容,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资金保障。

自西宁市城东区毛纺西院多功能健身广场建成投用以来,小区居民休闲有了好去处,健身有了器材,交流也有了场地。

西宁市城东区毛纺西院小区居民 安平:修了以后好,有些器材老年人都可以活动,像我们休闲的时候就是星期天、节假日,孩子们放假的时候玩得多,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都有。

2022年,通过我省各级财政拨款建成的毛纺西院健身广场,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设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广场建成后,惠及小区428户1103人,为居民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西宁市城东区韵家口镇育才路社区党委书记 高婷:毛纺西院是老旧小区,之前健身路径相对于还是比较匮乏的,居民们要健身就要去周边的公园。现在在我们小小的场地里边,既可以打篮球,又可以打羽毛球,同时还可以带孩子出来到健身器材区休闲娱乐,极大地丰富了小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民健身始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近年来,我省积极利用城市土地的“金角银边”,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在西宁市南门体育场,晨练时段场馆活动项目免费开放,引来众多市民前来打卡锻炼。

西宁市民 谢有兰:我们每天早晨8点就过来跳个操、跑步,这里的环境好,心情也好,强身健体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西宁市民 薛品邦:退休了以后一直在坚持锻炼。现在场地改建了以后,环境也好了,玩得更开心了,人也多了。

在西宁市南门体育场羽毛球场馆,前来运动的市民挥动球拍,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西宁市民 陈冬青:在这已经打球差不多10多年了。这边价格也比较便宜,每个小时才5块钱,我们老年人有一个好的打球场所,能够打球非常开心。

体育场馆的低收费开放已经成为广大健身爱好者关注的热点。2023年,南门体育场馆实施低收费开放以来,人流量达90万多人次。同时,全省各级财政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对南门体育场馆实施整体升级改造,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健身中心负责人 于亮:南门体育场在升级改造之前,没有具体的出入口,可以说是一个开放式的广场,操场上危险性比较高。改造后的体育场进行了一个有效的区域划分,针对老百姓锻炼的特点,我们修了一个休闲道,还有一个慢跑道,希望群众享受一些舒适性和安全。

近年来,我省体育部门用心用情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真正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多样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023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5个多功能运动场、26个乡镇、街道健身广场。目前,全省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达到2.77平方米。同时,全省财政部门下达6192.5万元,支持全省76 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覆盖8个市州38个县(区),有效激活公共体育场馆多元功能,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青海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主任科员 甄文静:今年,我们还将围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等活动,配备智能室外健身器材和乒乓球台200套,实施3个小型体育公园项目,实现全省81家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惠民工程,让更多群众享受体育惠民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