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特写: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共话青海高质量发展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王荟发布时间:2024-05-24 查看数0

记者 刘思唯: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海专场,吸引了全国32家媒体59名记者参加,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等10家媒体记者,聚焦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内容,踊跃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咱们青海正在聚力打造产业“四地”,我们知道青海有高原特有的资源禀赋,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产业“四地”的具体情况。

新华社记者:我们知道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想请问能否介绍一下青海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这些年来的工作。

现场很多记者都曾去过青海,发布会上关于青海坚决扛起“中华水塔”守护人重大责任,推动国家公园建设的内容,又让他们关于青海的记忆再现眼前。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李运恒:当时我在青海采访的时候,也跟当地的一些管护员聊过,他们确实为整个青海当地的生态保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还是希望有机会能再去一趟。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青海作为一个面积非常大的省份,同时它的自然资源又保护得非常好,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又能发展当地的产业,做到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相融。

发布会上,青海立足把高原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力打造产业“四地”的内容,也让很多记者眼前一亮。近年来,青海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均为全国最高,山宗水源、大美青海品牌形象更加彰显。打造绿色算力产业基地,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算力地方标准,青海转型发展导向更加鲜明,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长江日报社驻京记者 柯立:青海的绿电、新能源它点亮了北京冬奥会,还有大兴机场以及杭州的亚运会,我觉得青海人民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很有创造力。

人民日报社青海分社主任记者 王梅:青海的资源是丰富、多元、独特的,但是如何把这种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措施,现场刚刚提到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这就有效地延伸了咱们的产业链条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戴纳:感受最深的是青海的自然美景资源成为它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我觉得这方面青海会发展出一条比较独特的文旅道路,这个也是我很期待的。

记者 刘思唯:在发布会现场,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推进产业“四地”建设,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等内容,成为各家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青海人民牢记嘱托,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展示了青海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