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40周年】新老关角隧道的变迁见证铁路发展
今年,是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运营40周年,也是新关角隧道通车运营10周年。关角隧道作为青藏铁路西格段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见证了四十年来铁路的变迁与坚守。
69岁的张生林退休前是青藏铁路德令哈工务段关角隧道的养路工,也曾是参与修建老关角隧道的铁道兵战士。修关角、守关角,老人的一生与这里紧密相连。
原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关角隧道养路工 老关角隧道铁道兵 张生林:我在这个铁路上干了40年,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优秀的党员,无私的奉献者。
“关角”,在藏语中意为“登天的梯”,位于海西州天峻县境内,一头连着天峻草原,一头连着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铁路必经之地。老关角隧道1958年开工建设,是青藏铁路(西格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长4.01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克服高寒缺氧、地质复杂等困难,历经25年艰苦施工,隧道于1982年正式通车。回忆当年艰苦的筑路过程,张生林思绪万千。
原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关角隧道养路工 老关角隧道铁道兵 张生林:以前这个地方,刚修通铁路的时候,线路的坡度相当大,转的圈也很多。我们铁道兵修建的老线路在关角沟里转了四个大圈,从洛北和二郎的交接处,转到大桥下面,从大桥下面转出来以后,转个圈到大桥上面。就行车时间来说,就关角沟里面(要走)两个多小时,主要的制约是线路的半径都在300米,冬天有冻害,钢轨上面全部是坑坑洼洼,基本上钢轨两到三年就要换一次。
随着时代发展,为了缩短火车在关角山上盘山行驶的时间,铁路部门决定修建新关角隧道。新隧道全长32.645公里,是青藏铁路上西格段二线工程的控制性工程,于2014年4月15日全线贯通。新老关角隧道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原来穿越关角山的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2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青藏铁路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原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关角隧道养路工 老关角隧道铁道兵 张生林:当时铁道部提出一个“跨越式”发展,我只是一个基层的养路工,不懂“跨越式”是什么,结果新的关角隧道打通以后,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词语“跨越式”的含义。(老关角隧道)到了冬天(每小时)20公里、30公里限速是很正常的,现在新关角隧道一通,(速度每小时)160公里。
新关角隧道设计为两座平行的单线隧道,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新关角隧道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尤其是无砟轨道技术的采用,使铁路行车更加平稳、安全,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轨道维护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原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关角隧道养路工 老关角隧道铁道兵 张生林:现在,国家非常强大,技术科技非常发达。40年前和现在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发布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入选。这是继该工程荣获ITA年度重大工程奖后再次获得国际隧道领域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