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让再造一个“新西矿”成为现实
如何在绿色发展转型期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持续提升青海工业现代化水平?西部矿业积极探索迈向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的发展新路径,从生产流程、交易渠道、制造流程、数字化产业链等关键环节推动企业向“新”、向“智”发展?今天我们走进西部矿业玉龙铜矿,感受这座“2.0版本”的年轻矿山。
金沙江滚滚入川,宁静山白雪皑皑。随着盘山公路的一路前行,脚下的路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绕山而行,而是和采矿车一道贴着大山内侧,从最低点盘山而上,越往高处路越长,就像沿着一个倒扣的圆锥体内壁前行。
这里是西藏玉龙铜矿,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海拔5000米的一个作业平台,这也是西部矿业开采的一个大型铜矿,也是国内品味最高的一座露天矿区,不同于井下开采。我们可以看到在我身后是整个矿区每个高差15m,就是一个作业面。
站在海拔5200米处俯瞰,大型矿车来回穿梭,大型挖机在采场不断升起巨臂挖掘,技术人员锤敲、定位、测量……
西部矿业集团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廖勋:主要是以铜钼矿为主,然后你看我现在手上这一块的话,我们典型的一个铜钼矿的标本,像黑色浸染状的黑点主要就是硅铜和硅钼矿。就是从我们块状的黑点密集程度来看,如果它比较密,就是说我们矿石的含量,铜和钼的品位比较高。
钼是航空航天的原材料,铜更是用途广泛。作为国内金属铜储量居中国第二位的玉龙铜矿,这里的铜矿采挖集采、选、冶、销为一体,一系列的操作已经逐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中铁十九局玉龙项目部调度员赵永煜:我们是采矿智慧调度中心平台,主要进行对现场供矿排查设备的监视,以及对设备的一个状态(监控)以及定位功能进行了解,包括对现场设备作业的具体工作,达到智能调度中智能调度和指挥的作用。
前方采挖,后方科学调度。“智能化”不仅体现在最前沿的的采挖环节,也体现在后续的选矿、冶炼各个环节。1.8公里长的皮带通廊横跨玉龙沟,一块块铜矿石被运输到中间堆场。这条通廊一头连着采矿一线、一头连着加工车间。通过智能化改造原本需要近百人的生产线如今人工省了一多半。人少产量不减反增成了如今矿山企业的最大特点。
西部矿业集团西藏玉龙铜业选矿厂一车间副厂长 益西加措:我们这是玉龙铜矿的选矿厂一车间,一天的日处理量6万吨左右,一年是1800万吨左右。
去年年底,西部矿业西藏玉龙铜业公司进行矿山改扩建,拆除一、二选厂老系统,就地新建选矿智能生产系统,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以“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为目标,深化智慧矿山建设,生产流程缩短、生产设备台数减少,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劳动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以智慧赋能高质量发展,让矿山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
西部矿业集团公司副总裁 西藏玉龙铜业公司董事长 钟永生:目前我们整体上能达到年原矿处理量2250万吨,然后每年能生产铜金属量每年能达到12万吨到13万吨。从我们主元素的提升、产能的提高、以及我们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还是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
从原矿的采剥,到矿石的浮选,再到铜矿石的运出,运用阳光电商平台不断提升采购件质量稳定性和及时性。在玉龙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助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
西藏玉龙铜业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赵文奎:目前,我们所有矿山智慧采矿系统都是基于我们矿山独立的一个5G网络来开发和应用的。主要还是达到了一个是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降低我们生产成本的目的、大幅度的提升了我们整体的安全和环保管理的水平。
记者手记:数字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新”求“质”,传统矿山企业要进入提升“生产力”的新赛道就要推动智能制造,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建设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让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产业插上了数字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