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40周年】一把检车锤见证火车运输的变革
今年5月1日是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运营40周年。40年来,西格段上的货车车型不断更新、载重能力持续提升、检修工具日益先进、检修方式不断优化,这些无一不见证青藏铁路西格段火车运输的发展变化。
在西宁东车辆段专用股道,货车检车员首席技师李发业手持一把检车锤,正在对货车进行全面检查,为列车“听诊”。他通过敲击车辆部件,聆听声音,就能够准确判断出车辆的状态。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东车辆段检车员 李发业:从1990年7月1号到今年的7月1号,我从事货车检车工作40年了,检车锤就是我们的亲密伙伴,利用它能发现故障。锤指到哪儿,眼睛就看到哪儿,及时地发现车辆货车故障,及时进行处理。
30 年来,李发业坚守青藏线西格段从事货车检车工作,见证了铁路货车在维修工具、检查方式、车型载重、运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早期,青藏铁路主要使用的是30、40吨级的老式车型,现在采用70吨主型车型,载重量大、故障少,大大提升了货物运输的效率。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东车辆段检车员 李发业:当年的货车运行速度平均超不过40公里/小时,现在的货车都能跑到120公里/小时。
早期,货车车辆检修主要通过手触摸、眼睛看、耳朵听等方式来判断处理设备故障,效率和准确性依赖个人经验技能,且劳动强度大。近年来,随着铁路科技发展,货车检修方式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尤其是轴承退卸智能分拣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轴承退卸、搬运的全自动化,既降低了现场职工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修精度、作业质量。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东车辆段轮轴车间职工 朱昱铭:现在有机械臂进行轴承的搬运,有分拣机器人,实现了对轴承后档6个存放箱的分拣。使得该岗位区域的作业人员由5人减至了3人,该系统的成功运用对现场工作质量以及安全把控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