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促发展·青海在行动】海东:立足自然禀赋 壮大种业“芯”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海东市立足自然禀赋,结合种业发展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良种培育扩繁工作,在各县形成各具特色的种业发展模式。
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小麦“三圃”实验田,机械化试验田和人工试验田正在同时试种小麦。
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种子站技术员 樊有存:现有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得以保持,另一方面,“三圃”实验田的种植,也能够加快粮种推广的速度,进而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
企业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在青海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技术员正在检测种子。作为海东市平安区最大的一家良种提供站,这家公司集农作物良种生产、加工、销售和检测服务于一体,为农民提供优质放心的种子。
青海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星泓良:2024年我公司售出60.4万公斤优质小麦种子,供应量达到平安区全区小麦用种量的60%。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作为种业企业龙头的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突破重重技术难关,从组培脱毒,到种薯扩繁,从马铃薯脱毒良种化,到杂交油菜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夯实了优势种业企业供种“基本盘”。
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严文善:加大种子生产工作,通过种子工程、制种大县、油菜产业集群等各个项目的扶持,改善了种子生产的基础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高产的杂交油菜及马铃薯种子。
在海东市乐都高原绿色蔬菜育苗基地现代化的育苗大棚里,长辣椒幼苗整齐排列在金属苗田上,工人们正在苗圃里填充机质,播撒种子,努力培育适应力更强、抗病性更强、成活率更高的种苗。
乐都高原绿色蔬菜育苗基地负责人 胡海燕:我们育苗基地年育苗1600万株,供应海东市及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近万亩。
近年来,海东市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基地建设,全市农作物制繁种面积达到30万亩,占全省近50%,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技术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
海东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农艺师 祁香琴:经过多年耕耘,在发展杂交油菜、马铃薯制种、小麦“三圃”田良种扩繁成效显著,生产经营稳定,发挥了省内供种、省外输出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