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各项服务供给取得积极进展
幼有所育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青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持续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服务供给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以来,全省新增托位10475个。
位于西宁市城北区的一家托育中心,聚焦小月龄宝宝的照护服务,自开办以来通过创建科学化、精细化代养照护服务体系,目前可实现满月宝宝即可入托,引来不少双职工、需托育家庭的关注。
西宁市简墅育娃家托育中心园长 王怡然:让送托的家长做到放心托、安心托,我们每天都会给宝贝的家长群发送孩子一天的吃饭情况,如厕情况以及睡眠状况,还有当天早教课程的状态。
托育机构需要照护孩子的生活起居,宝宝年龄越小,对托育机构设施和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这家托育园内,按照孩子年龄的大小设置了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等七个班,共有托位100个,每个班都是3名或3名以上老师同时照护,孩子的体温、如厕时间等细节,老师都随时掌握。园内还有绘本馆、多功能区、艺术教室等,满足婴幼儿成长、教学、娱乐等多样化需求。
西宁市简墅育娃家托育中心创办人 刘亚娜:响应国家的号召,解决一些家庭的生育难、带养难的问题,加上自己有专业知识,所以就成立了这样一家机构,能担当更多社会责任,为更多的家庭提供照护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会进一步和社区建立密切深度的合作,建设更多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点,方便更多的家长就近入托,解决送托远,送托难的问题。
托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托育服务发展的短板。为了解决这一瓶颈,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学校专业优势,2022年建成附属幼儿园,2023年幼儿园内增设了两个托育班,开展针对两岁半至三岁半幼儿的托育服务。附属幼儿园也成为城市学院学前教育融产、教、研、训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园内很多老师都毕业于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前教育系托育服务管理和婴幼儿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托二班班主任 刘发存: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是学校会给我们安排一些走园实习,每周一天,包括还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其实也是在学校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老师们重点对婴幼儿语言发展、动作发展、认知发展、生活与卫生习惯为培养目的,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生活化教育为主线,在“自然中玩,游戏中学”,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行为。这样幼儿园和托育一体化的办园模式,因为满足幼儿托幼衔接,也得到了许多家长认可。赖雯阑的孩子在这家托育园已经托育了半年多。
西宁市民 赖雯阑:自己会上厕所,自己把一层一层的裤子穿好,把手袖撸好洗手……我觉得这样的话对我们家长来说是很放心,我们能好好地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青海省鼓励支持幼儿园发展托班实施意见》,鼓励支持现有幼儿园向下延伸开办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制定《青海省做好社区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盘活社区闲置公共资源,通过无偿或低偿使用方式,在社区内设置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服务点,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全省从事托育相关业务的机构数量逐年增长,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 姚玉莲:现在国家特别重视托幼机构的发展,我们省也相当重视,政策的导向,资金的扶持,还有法律法规规范和促进咱们省的托育机构的一些发展,所以我们相信以后托育机构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越办越规范。
青海从2020年起连续5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为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带动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导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2020至2024年,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3.96亿元,支持全省31个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和18个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三级调研员 李娟: 截至2023年底,开设托育服务机构267家,托位总数1.87万个,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1个。下一步,我们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鼓励支持社区、用人单位开展多种供给方式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力争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