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多措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4月1日是《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周年。一年来,我省水利部门持续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多措并举推动水资源刚性约束,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位于西宁市大通县以南的北川渠灌区,由一条34公里长的干渠和两条支渠组成,是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相结合的综合性农灌工程,灌区承担着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黄家寨等4镇和城北区24个行政村及企事业单位的灌溉供水任务。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好、管理好水资源,北川渠灌区走出来了一条智慧化、现代化的管理新路径。
在北川渠灌区数据采集中心的信息平台上,可以实时监测到辖区内所用闸口的水位情况、灌溉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实现及时、精准掌握用水量,杜绝了以往“大水漫灌、跑冒滴漏”的现象。
西宁市大通县水利局北川渠管理所所长 杨金元:按照2024年灌区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及时下发到各乡镇和受益村,严格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强化水权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积极申报农田水利项目,大力实施北川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将极大改善灌溉条件。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农户用水量陡增,为了更好控制用水总量,北川渠灌区采取先下游后上游的“轮灌”模式,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灌溉,尽可能减少水量损失。
西宁市大通县水利局北川渠管理所所长 杨金元:与受益村及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管理所核定的用水定额统一集中进行灌溉,既缩短了农田灌溉时间,又改变了水资源浪费现象,积极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精准计量,按方收费。
除此之外,北川渠灌区还积极打造现代化灌区品牌,通过启用测控管一体机、智慧灌区APP等平台,随时调节水流量、流速,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切实做到节约灌溉、精准灌溉。
西宁市大通县水利局北川渠管理所工程师 王金文:从去年启用了测控管一体机后,我们可以根据受益村百姓的需求,随时随地控制水量,做到了精准计量,我们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远程操控,在精准管理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周年,青海省水利部门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指标体系,连续11年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年度目标任务,全省用水总量稳定控制在27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持续做好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监测、保障和年度评估,历年保障率均达到100%。一体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水资源配置利用格局持续优化,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
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 张志鹏: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全面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为守护好青藏高原的河湖安澜,筑牢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支撑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的建设,发挥出水利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