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多措并举保障文明祭扫
芳草绿野细雨纷,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着“绿色祭扫”观念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等低碳方式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更文明、绿色的祭扫理念让清明节更加“清净”与“文明”。
为了引导群众绿色文明祭扫,西宁市内多家殡葬服务单位持续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绿色文明祭扫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西宁市颐宁公墓,记者看到不少人为已故亲人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西宁市民 刘女士:现在这个季节也比较干燥,容易起火,鲜花祭祀又能表达对亲人的一种哀思,也能保护我们的环境。
为了确保清明期间消防安全,西宁市各家殡葬服务单位采取预约限流、错峰、网上祭扫、公墓代理祭扫等便民安全祭扫措施。同时,集中祭扫期间,墓园加强人员车辆疏导和火源管控,全方位确保祭扫工作安全有序。
西宁市颐宁公墓销售部副经理 马海丽:组织外协 安保力量,强化巡视引导力度,利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飞等防范措施,对重点部位全天候监控,对墓园的规划责任区实行防火安全工作网络化管理,消除安全管控的盲点和空白。
在弘扬传统文化,尊重殡葬习俗的同时,以春分、清明为契机,西宁市各社区在辖区内设置集中祭祀点位,并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主题的文明祭扫宣传活动。
西宁市民 刘应志:自从国家倡导鲜花祭祀,我们到烈士陵园以后,买点鲜花,寄托我们的哀思。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西宁市城北区萨尔斯堡社区干事 丁明星:通过近期的移风易俗的系列活动及宣传,不仅提高了广大居民的文明意识,更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对移风易俗的认识,营造了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良好氛围。
清明节期间,为做好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全省各级民政部门靠前指挥、细化工作,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更高质量、更绿色文明的祭扫服务,切实做好“文明祭扫 平安清明”的守护者。
青海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 社会事务处处长 冯军贤:自春分以来,各祭扫服务机构投入服务保障人员4256人次,累计接待祭扫群众10.37万人,疏导车辆3.05万台,其中选择绿色祭扫形式的群众达到5.35万人,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更高质量、更绿色文明的祭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