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创新思政课 “走新”更“入心”
3月18日,省教育厅在青海大学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系列活动,重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六个要 我做到”开展学习交流,共同研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之策。
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代表等300多人参加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秀军就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专题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冯秀军:这五年来,思政课建设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种非常好的工作机制、工作格局形成,就是党委领导、党政来齐抓共管,全社会各个部门都来协同联动,参与到思政课建设当中。我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有一个很大地提升和飞跃,我们用一种更多的更丰富的教学方法方式,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政课,能够从思政课当中能够更多的受益。
省内高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就“四史”教育如何融入思政教学开展交流研讨,并围绕思政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基本问题,解析热点难点。在学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研讨会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围绕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等主题,进行探讨。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涂敏:我们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要坚持习总书记提到的“六个要”、“八个相统一”,做到讲道理,启心润智,在培养新的接班人这一块,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五年来,省教育厅、各地各高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党的领导、理论武装、思政课建设、师资队伍、实践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等关键环节,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卢艳香: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地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采取了很多举措,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像我们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基地的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获批,以及一流课程获批等等。更可喜的是我们今年又获批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那么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这样的论述指引之下我们实现的。可以说在这些年的这样一个探索过程中,我们和全省高校还有省外的一些高校,我们共同努力,致力于思政教育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四体”的这样一个理念。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思政课建设进入新阶段。与会教师表示,要切实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推动思政课进一步融入大局、紧跟大势,让思政课成为激发学生青春担当的时代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冯秀军:我觉得最核心的就是思政课应该从那种规模数量上的这种发展转向一种内涵的发展,质量的提升,以一种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思政课建设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努力方向。要有一个更高素质更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出更多的好课精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