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驻村第一书记:实干为民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在我省广袤的乡村,驻村第一书记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是政策的传递者,更是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深入农村、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推动农村发展,改善群众生活,他们实干为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牌楼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培莲和工作队员,正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村民最关心的关于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相关内容,对于从半山坡搬迁下来的牌楼沟村来说,如何高效利用土地发展种植业是目前的难题。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镇牌楼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培莲:我们就从最基础的土地利用起来,把土地利用起来,然后就种植了马铃薯。
牌楼沟村全村共有623人,本来是拥有2000亩土地的农业大村,但随着外出务工的热潮,全村有一半人口外出务工,驻村第一书记李培莲和工作队员了解到这一情况,通过流转撂荒地整治后的闲置土地,让村民获得稳定的收入。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镇牌楼沟村党支部书记 陈兴春:去年种了70亩马铃薯,给我们村的精准脱贫户、低保户,以及残疾人无法出去务工的人员增加收入,我们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给我们底气挺足的,所以我更有信心。
陈兴春口中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其实是两口子,为了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夫妻二人齐上阵,男主外,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女主内,谋划乡村大发展,在二人的同心协力下,今年牌楼沟村决定继续发展种植业而且还要继续扩大种植业。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镇牌楼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培莲:我们也想着把它从种植玉米,然后小麦、大豆,把这些都种起来,扩展起来扩大规模。看到这个村里这些村民住上了楼房,然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刚好我们村老百姓也是种洋芋的,种几号,哪一种比较适合种?
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薯2号、青薯9号、青薯10号,想有经济收入那就是青薯9号、10号产量比较高一点。
眼下正是春耕备播的关键时期,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驻村第一书记田宸玮和工作队员来到互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了解种子的种植选取情况。
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驻村第一书记 田宸玮:我们要在抓好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探索培育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与威斯顿薯业公司等涉农企业建立合作的同时,积极推出辣汁宽粉等方便食品,不断优化产业链,在将小产品努力做成大产业。
田宸玮告诉记者,驻村两年多,他给哇麻村联系并落实的项目近20项,涉及到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美化、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为了拓宽村民的致富门路,田宸玮经过前期调研,今年又开始建设蛋鸡养殖场。
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驻村第一书记 田宸玮:咱们青海省的禽蛋类的市场60~70%,是由省外的甘肃或者河南这些地方占有的。所以说在2023年的时候,我们就谋划了蛋鸡养殖场的项目,计划就在今年投入生产,能够把我们的鸡蛋销到咱们青海的市场里面。
在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庄的变化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村庄的发展中来,无论是建设蛋鸡养殖场,还是发展旅游产业,村民们都愿意出一份力。
今年和国投旅游公司商量一下,今年夏天还可以搞一个活动节。活动丰富了以后把游客吸引过来。
据了解,今年哇麻村将着眼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制定了“河湟印象·特色村落风貌提升工程”计划,对村庄核心区域进行打造,全面提高村庄建设品位和全域旅游辅助功能。
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驻村第一书记 田宸玮:我的本职工作搞组织人事工作,但是抓一个地方的村子的发展,这是头一次,而且和老百姓面对面的打交道,这也算是头一次。通过这两年的历练,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据了解,我省从2021年开始,先后派驻两批次一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我省的农村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用实干成为连接政策与民心、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他们用实干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书写着农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