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
近年来,海西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聚焦人才引进、流动、评价、激励、服务等重点环节,制定实施人才新政,加快推进人才强州建设。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樊玉华在企业里已工作了十多年。他领衔的光热储能工程化应用研究工作室,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在他的带领下,截至2023年底,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发电量1.524亿千瓦时,创下电站投运以来历年同期的最高纪录。
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樊玉华:我将继续发挥好高层次本土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依托海西州“四名”人才工作室育才平台,围绕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优秀人才。
海西州“四名”人才库项目实施以来,已支持优秀技术技能人才领衔创建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88家,累计落实支持经费1400万元,辐射带动培养本土人才500多名。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马占梅化工专业名师工作室以产、学、研、教为主线,聚焦海西经济发展,将工作室打造成“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马占梅:我们在培养大量的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非常合格的教师团队,为产学研的结合、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助力。
同时,海西州坚持人才需求导向,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从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推出多项政策“大礼包”,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位于德令哈市的人才公寓是海西州实施的人才住房安居工程,公寓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芳:刚来的时候我以为是个空房子,结果一进来发现家具、基本的家电都已经配套好了,也有加湿器,甚至贴心到有碗筷呀这些,能够拎包入住。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海西州聚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人才工作促进条例》,实施盐湖产业专家人才、清洁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农牧业实用人才等9个子项目,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00多名、团队46个,优化和攻克关键技术23项。
中共海西州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周学武:我们积极融入全省“一心两区”人才示范区建设总体布局,紧扣资源优势,把握政策机遇,持续加大引才的力度,拓展育才的平台,优化用才的氛围,加快形成具有海西特点的人才竞争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为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