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春再出发·直通全国两会】青海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 陈刚吴晓军回答记者提问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4-03-07 查看数0

3月6日上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青海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陈刚、吴晓军等代表回答中外媒体提问。

青海省委对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是什么态度,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什么样的成效,下一步还将如何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这些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向陈刚代表提问。

陈刚代表说,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处理这件事、怎样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青海省委必须直面的一道考题。怎么答题?省委的态度很鲜明,那就是较真碰硬,坚决依纪依规严肃处理,不怕得罪人、不怕乱议论、不怕扣帽子,不仅要查处这件事情本身,而且要查处产生这件事情的原因,绝不“高举轻放”。怎么答好题?省委的思想也是高度统一的,第一,见人见事,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第二,举一反三,围绕作风突出问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打响作风建设攻坚战。第三,建章立制,修订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若干措施,出台“十严禁”纪律要求,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全国人大代表 陈刚: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在这样严的氛围情况下,青海的政治生态悄然发生的一些变化,“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氛围逐步形成。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气神也提振起来了。干部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老百姓民生福祉、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事情越来越多。过去一年,从全国各地汇入青海的资金比往年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他们告诉我,这表明青海的发展机遇各方看好。我想这样的一些数据还有很多,青海现在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陈刚代表说,下一步,省委将紧紧扭住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在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继续扛牢责任,更好担负起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历史使命。

吴晓军代表回答了经济日报记者关于青海清洁能源发展的有关问题。

吴晓军代表说,如今的大美青海风生水起、风光无限,清洁能源产业跑出了“加速度”,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是发展条件好。青海水丰、光富、风好、地广,且具有互补性,发展清洁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能。二是发展势头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机占比全国最高,外送通道、骨干电网统筹推进,光伏制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储能技术日新月异,进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阶段。三是发展质效好。形成“光伏+生态+农牧业”绿色循环样板,荒漠戈壁变成富民绿洲、光伏牧场,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画卷;在全国率先实现绿电精准溯源,率先发布绿色算力地方标准,绿色信贷覆盖率全国领先,绿色电力、绿色算力、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全省一半以上脱贫人口吃上“阳光饭”,小小“光伏羊”变成绿色大产业,高海拔地区大范围推广清洁供暖,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四是发展前景好。

全国人大代表 吴晓军:未来的5年到10年,是我们青海清洁能源发展最好的时期。所以我们将更好地落实与国家能源局建立的共同推进机制,聚焦构建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的推进工作格局,我们着力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上面下功夫,在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上下更大的功夫,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动能,走出一条以清洁能源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青海特色发展的新路径。

可可西里公路旁的“网红狼”、青海湖裸鲤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过去一年中,青海的国家公园故事频频冲上热搜,光明日报记者就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情况向陈刚代表提问。

全国人大代表 陈刚: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不仅对青海责任重大,对全国也意义重大,甚至于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陈刚代表说,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求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为青海擘画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宏伟蓝图。作为在国家公园建设上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满足于当“合格生”,勇于争当“优等生”。青海作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是除了非洲大草原之外,能够看到动物大迁徙和完整食物链的“荒野之地”。为了让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更加“舒服”,我们放弃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在统筹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三个国家公园的建设中,我们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群众有了生态管护员这一新身份,从此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有的牧民群众还成了业余摄影家,作品甚至获得了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奖,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青海,更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共赢。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提问王华杰代表,去年积石山6.2级地震致使青海省海东市部分地区受灾,请介绍一下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王华杰代表说,我们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灾后重建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在全面核实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目前高质量研究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农房维修加固重建方案、砂涌综合治理规划和易地重建规划,形成了灾后重建项目清单。根据气候条件,所有项目将于3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B、C级受损农房维修加固工程将于7月底前全面完成,D级倒塌房屋将于10月底前全面完成,并组织群众入住。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绿色时报、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品牌杂志、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纽约时报、彭博社、日本共同社、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朝日新闻等20家中外媒体,39名记者参加开放团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