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一线调研】李向阳:以高质量履职成果厚植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底色”
认真履职调研、参加民主监督、了解社情民意……过去一年,省政协委员、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向阳工作很充实。全省两会召开在即,李向阳再次前往生产一线,了解全省乡土生态草种繁育情况,听民意、做调研,准备今年的提案。
虽然已是寒冬,但是牧草草场现状是怎么样?草种保存得好不好?在海南州同德县的草种实验地里,李向阳向现场负责人了解乡土草种的种植情况。
青海省政协委员 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向阳:目前我省通过国审多年生的生态草种一共15种,每年我省生产的各类的乡土草种是1万吨左右,这些品种也都是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点,是青藏高原生态治理工程中最适宜的一个种植品种,具有其他引进品种不可替代的使用价值,也是能成为我省的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效益。
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到2035年,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将完成退化草原治理面积960万公顷,需要大量的乡土草种,而我省每年需要的乡土草种量也不低于1万吨。长期关注草种繁育运用的李向阳通过走访调研,不仅了解到乡土生态草种发展的潜力,更是发现了本土生态草种繁育的局限。
省政协委员 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李向阳:省乡土草种也存在一些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品种比较少,虽然已经审定了15种,但是真正能达到生产化的产业化生产的只有4种。产能严重不足,仅能满足现在生态需求的10%左右。
乡土草种的原种繁育工作滞后,缺乏有效的繁育机制和管理体系,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用好草种这张驱动我省草业发展的“芯片”,李向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省政协委员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李向阳:要建立乡土生态草种的三级繁育体系;支持育种家和育种单位培育和生产原原种,为原种基地提供种源;建议还是成立青藏高原乡土草种和牧草原种繁育中心;加大乡土草种及牧草良种的基地建设,将青海的乡土生态草种打造成为我省生态名片,促进青藏高原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两会即将召开,李向阳还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提案,他表示,将发挥专业优势,履行委员职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建言献策,用更高质量履职成果厚植绿色这一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
省政协委员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向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四地”建设为目标,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深入基层一线,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委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