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余只到3400余只 普氏原羚种群规模不断壮大见证青海生态保护成效
最新监测显示,我省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由2007年的300余只增加到2023年的3400余只,17年间增加11倍。普氏原羚种群规模不断壮大的背后,是青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实践。
进入小寒节气后,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迎来交配季节。这两天,青海湖北岸刚察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的李成林和同事们加大投喂饲料次数和巡护力度。
海北州刚察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干事 李成林:进入冬春季,草木枯萎,普氏原羚填饱肚子要比夏秋季节花费更大的精力,刚察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会组织人员到普氏原羚的栖息地投放牧草,帮它们度过难熬的冬天。
在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哈尔盖镇,有一座新建的哈尔盖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瞭望塔。登上瞭望塔,一群群普氏原羚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吃草、漫步、追逐。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青海湖北岸繁育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越来越壮大。
海北州刚察县哈尔盖科普研学基地负责人 张起文:普氏原羚是一种恋家的动物。活动区域相对固定,从这几年哈尔盖一带的监测数据分析,普氏原羚数量稳中有增,说明哈尔盖一带的普氏原羚栖息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为了让普氏原羚自由地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海北州刚察县通过在315国道两侧设立醒目的标识牌等举措,保护公路两侧来往的普氏原羚。同时修建普氏原羚科普研学基地,用于开展普氏原羚野外救护、保护监测、科普宣教等工作,实现从最初的零散保护,到现在的一体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