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海东民和县三级书记用“实干”守护家园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以后,海东市民和县三级书记,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他们用“实干”守护自己的家园,更用“实干”诠释出人民公仆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见到民和县委书记毛学鸿时,他正在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现场指挥部的会议室召开工作部署会,简单而高效的工作让会议在十分钟之内完成,随后县委书记毛学鸿马不停蹄地赶往安置点。
海东市民和县委书记 毛学鸿:我看中午饭还没吃?炒的葱花鸡蛋、煤、菜、油都有,房屋受损多少间?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河西村村民 马牙古白:马牙古白:两层十一二间,评定下来C级,严重受损,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第一时间过渡到帐房、板房,生活物资全部发了,这是我自己绣好的手工鞋垫,绣的扇单。海东市民和县县委书记毛学鸿:这个好,谢谢。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河西村村民 马牙古白:我们送别的东西也没有,鞋垫,盖被子的都是家里媳妇做的,我和老婆商量给书记送给,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意。
毛学鸿告诉记者,像中川乡河西村这样的安置点,民和县有91个,无论多忙他都要抽空走访几户,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像这样的小礼物他也会收下,因为这里面承载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肯定。
海东市民和县委书记毛学鸿:现场救援已经告一段落了,群众安置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重中之重。当前就是把群众安置好,要保证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
在官亭镇喇家村安置点,102户462名村民居住在这里,集中的洗漱间、卫生间让这里一切井然有序。喇正良同老伴此时正在享受午后阳光带来的温暖和惬意。
海东市民和县县委书记毛学鸿:老汉家好,你坐,你坐,有啥不满意的地方?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村民 喇正良:我们老了,经济来源困难大。海东市民和县委书记 毛学鸿:联系乡村振兴局纳入监测对象。
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对于毛学鸿来说这正是他不断深入老百姓当中最主要的目的。说话时,毛学鸿还在不停地咳嗽,从地震开始到现在,他每天仅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因为发烧已经连续打了六天点滴,但是忙碌的脚步却没有因为生病而停下......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声音沙哑的中川乡党委书记张小强。地震最初看到因为沙涌而流离失所的村民,张小强急火攻心,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但他始终奔波在救灾一线,从最初的抗震救灾,到如今的安置居住,每一户的情况都了然于心。
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党委书记张小强:(12月)27号我们美一小学全面复课,我们把整个安置点搬到文家寺,总共搭建的板房60间,解决了365名群众的安置问题,这样上学很方便,远的学生有公交车接送。
挥手目送上车回家的学生
记者见到中川乡草滩村党支部书记何永光时,他正在安置点。作为村里的家长,救援、发放物资、房屋受损认定,每一项工作都要操心,繁忙的工作让他的腿一度肿的抬不起来。
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党支部书记 何永光:这几天连电话都接不过来,连续六天每天睡觉没有四个小时,我们入户排查房屋问题,我们已经连夜开始干了。
何永光说现在村民安置已经解决,目前的工作就是等第三方房屋受损认定结果出来后,分批次安置群众。
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党支部书记何永光:你看这个土木结构的房子整体往前走了,这个不顶住就倒了,往里斜了六公分,可以看出来这个房子整体往前移了六到八公分,不拆的话没办法居住,人再别进去。评估结果出来,政府会好好安排。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民和县三级书记的工作,那就是“忘我”,他们心里装着的是老百姓。正是有了一个个放下小我,成就大我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普通群众争分夺秒、连夜奋战,因为地震而无家可归的群众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妥善的安置。
海东市民和县委书记毛学鸿:在91个集中安置点设立52个临时党支部,选派65名科级领导干部,通过“一管一”或“一管多”方式,全覆盖配备(安置)点长。同时,广大党员干部下沉抗震救灾一线,对21个受灾乡镇全面遍访,在一线体察民情,一线解决民忧,确保受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