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小县”改革之后】2.一再提升的行政效能
玛多县结合面积大、海拔高、编制少的实际,在保障基层政权职能完整和基层基础工作力量不减弱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试点方案。那么,如何进一步有效提升“人口小县”的行政效能和履职能力?下面来看记者的报道。
记者采访时,玛多县委组织部正在梳理今年以来干部请休假情况。
果洛州玛多县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周峰邦:我们是按月统计的,每个月的假条装订成一本,按月统计。记者:这么对比下来,7月份请假是最多的。对,7月份因为家里面孩子的上学,这些请假的比较集中一点。相对来说平均下来一个月是90到100人次。能达到50%,相当于一半人请假。我们大概下来是两百人左右科级。干部里面请假的是100人。
和梁文广一样,周峰邦也于2021年到玛多县,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在玛多工作,每位干部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平均4500米的高海拔。一本本按月统计的科级干部请假条,请假内容不少与高海拔引起的身体不适有关。
果洛州玛多县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 周峰邦:请假的人多了以后,不请吧,都是确实生了病,有的同志是长期三级高血压,坚持带病上班,有的确实是家里老人生病,孩子无人照顾。要是请假了吧,工作也没办法开展,比较矛盾。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作为“人口小县”,玛多县由于人口少、编制少,导致相关机构规模小、力量散,履职能力受限。只要有人提出请休假,一些“四人以下局”就会出现停摆问题。
果洛州玛多县委书记 丁凤山:玛多县人口少、编制少、服务半径大、海拔又高,条件又艰苦,平时请假的人又多,基于这种情况,所以启动改革的步伐。
华书记,这是我们村64万那个白藏羊的资料,县上农牧局那里盖个章子,要去两个单位……
一大早,玛多县黄河乡党委书记华才让带人前往县城办理白藏羊产业发展项目的审批。
审批事项涉及乡村振兴局等两个部门,由于“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相关部门作了整合调整,这次办事从送审材料到盖章,不到半小时就办完了。
果洛州玛多县黄河乡党委书记 华才让:以前是两个单位,我们要到处去跑,现在整合了以后是一个部门。我们就是工作上面就方便多了,时间也缩短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让机构设置更加优化、职能配置更加协同、机制运行更加高效,玛多县“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不但调整优化了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还促进一些项目资金的合理统筹使用。
眼前这条通往花石峡镇维日埂村的砂石路,原本是一条“断头路”。原来的玛多县交通运输局由于缺少资金,无法及时修建。玛多县“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之后,原县交通运输局、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部职责整合,组建县交通运输和住房城乡建设局。新组建的部门把原住房和城乡建设局447万元农村公益事业奖补资金和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这11公里砂石路的建设,一举解决了当地牧民群众的出行问题。
果洛州玛多县交通运输和住房城乡建设局干事 李建龙:当时要是修这条路的话,就是咱们交通局资金短缺,需要申报项目,等申报项目下来之后,修建需要很长时间,难以按时完成修建。
玛多县“人口小县”机构改革从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精简了机构,优化了职能,推动了各部门运行流程的再造。
玛多县有1513公里农村公路,为做好下一年的公路建设和养护,这几天,玛多县交通运输和住房城乡建设局主动与省州两级相关部门对接项目。由于一些事项有重叠,在对接时,相关部门从源头上对项目提出了资金整合、政策配套的建设性意见,“人口小县”机构改革的优势再次发挥出来。
青海省公路局农村公路管理部部长 冯海东:通过这个机构改革以后,他们把好多的力量整合以后,一个是从项目的管理也好,从统计口径也好,整个确实提升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