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荒漠猫颈圈追踪调查填补神秘猫科动物新认知
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次开展了荒漠猫卫星追踪研究,这也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开展的荒漠猫颈圈追踪研究。
作为我国唯一的特有猫科动物,荒漠猫因数量稀少、行踪隐秘,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2021年,荒漠猫的保护级别由原来的国家二级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然而却依然鲜为人知。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工程师 马存新:荒漠猫作为中国12种猫科动物当中唯一的中国特有种类,它的分布地还是特别狭窄的,在2021年我们开展荒漠猫专项调查之前,其实当时在青海省以及全国各地荒漠猫的发现频率都是特别低的、特别少,甚至连荒漠猫标准的、完整的栖息地,还有它所需要的生境类型都不是太清楚。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野生物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工作人员,通过给荒漠猫佩戴卫星定位追踪颈圈的方式,追踪到了7只雌性、3只雄性,共计10只荒漠猫个体,并成功获取近27万个有效记录位点。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大数据管理平台上,每一只荒漠猫的位点清晰可见,通过分析工作人员发现在我省海北州门源县区域内存在荒漠猫的集中分布地。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工程师 马存新:面对这么高的荒漠猫密度,我们就展开了系统的研究调查,截止目前还有九只荒漠猫卫星跟踪是正常的,这九只为我们传回来了大量的位点,也确定了荒漠猫在野外的,比较适宜的栖息地类型以及野外的活动规律。
利用颈圈数据,工作人员首次对野生荒漠猫个体的家域面积进行了科学估算。结果显示,荒漠猫个体平均家域面积约为3.3 平方公里,同时发现荒漠猫活动节律,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此次调查对荒漠猫的生存环境、习性等有了系统的了解。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工程师 马存新:目前取得的这些研究进展是填补了我们对荒漠猫一些新的认知,对于今后我们研究荒漠猫种群以及采取针对性的有效保护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