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青海师范大学:深耕师范教育 潜心立德树人
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青海师范大学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师范教育,以教师教育为传统和底色,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 涂清云:咱们学校应该说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做了不少工作,你觉得还存在哪些困难需要学校来解决?……根据过去一年的工作现状,我们觉得还是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障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发挥思政课育人实效,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青海师范大学校长涂清云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老师们座谈交流了解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 涂清云: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核心课程,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切实地把我们的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青海省建设牵头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积极与共建单位研讨课程建设,并进行集体备课,汇聚强大育人合力,推进青海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在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王青阳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与课题组老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家一同探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工作。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方立江:我们这个共同体的这些项目,我建议侧重于实践方面,一个是打造思政的品牌,第二个是打造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示范“金课”……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 王青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学段的思政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实际情况,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学段之间的学习内容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办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把握思政育人生命线。作为师范类院校办好师范教育、培养优秀教师是重中之重。一直以来,这座古朴典雅、学脉绵长的师范院校注重“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夯实师范生基础知识根基,强化实践育人,培育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 涂清云:在重视普通话、规范字的基础上,学科知识这个环节很重要。咱们学生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这门课在听吧?对,都在听……
不断创新师范教育育人模式,开展师范生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青海师范大学以实训课程为基础,开展师范生教育见习、顶岗支教、教育研习为延伸的实训课程体系。自2009年开展大学生顶岗支教工作至今,每年输送师范生到农牧区基层中小学,十余年里,先后有524名干部和教师、17个专业的16573名师范生活跃在青海省37个县区、4241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一线。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张春海:我们的教育见习对应学生的教育情怀和师德的养成,顶岗支教对应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综合育人等指标点,这样的一种实训体系对我们培养师范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0级小学教育全科A班 周依凡: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深刻地理解到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在我们学院中就开设了很多特色的课程,我们会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师范大学,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青海师范大学坚守服务高原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走出一条师德育人、通识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相互融合、共同推进的高质量师范生培养之路。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 涂清云:学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了青海省基础教育师资现状及我校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情况的专题调研,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自2023级开始,学校启动了师范生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制约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核心要素——基础教育学科教学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