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海西:特色产业唱好乡村振兴“重头戏”

来源:作者:编辑:张琪发布时间:2023-11-14 查看数0

海西州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都兰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枸杞颗粒大、肉质肥厚、味道甘甜的特点。2010年,都兰县先后在夏日哈、香日德、宗加、巴隆等5个乡镇大力推广枸杞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1.77万亩,年产值超14亿元。

海西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庄村村民  焦兴月:枸杞种下三年后,第一次采摘,我就收入了5万元。种枸杞让我们盖了新房,买了电器,开上了小轿车,生活越过越富裕。

海西州都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办公室主任   赵文凯:随着枸杞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探索创新的脚步稳步向前,枸杞种植还带动了枸杞鸡、枸杞羊、枸杞花蜜、枸杞饲料等林下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县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的循环农牧业主要产业之一。

为有效推动枸杞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从2012起,都兰县开始规划建设以枸杞种植、精深加工为主的枸杞产业园区。

海西州都兰县委常委  副县长   宋志刚:一批科技型企业持续深入开展枸杞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建成10余条生产线,推出了锁鲜干果、冻干果、原浆、籽油、果酒等40余种系列产品,成功打造了沃山农、乌蓝宝等有机枸杞品牌,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年精深加工枸杞干果6000余吨。

记者走进天峻县新源镇蔬菜种植基地,阵阵菇香飘来,循香望去一个个菌棒排列整齐,菌菇饱满,工人们有序采摘。

海西州天峻县新源镇天棚村采摘工人  措项吉:我来这里工作快一年了,月工资有35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上四万多的收入。在这一年里,我学到很多培育香菇的知识和技能。

历时两年的探索,香菇种植现已发展成天峻县的特色产业,当地50余户牧民进入香菇产业“淘金”,平均每户每年增收45000元。通过“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发展模式,一根根菌棒成为当地百姓走向致富路的“金棒棒”。

青海峻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徐建平:目前我们种植了65万棒香菇,总产量约110万斤,总产值在600万元左右,目前已为50多名脱贫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被誉为“超级谷物”和“营养黄金”的藜麦,从2013年落户乌兰县以来,海西州将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绿色发展的重点优势产业进行培育。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藜麦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

海西州乌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扎雅夫:每种植一亩藜麦,它的最保守产值也能达到2000元。

引种十年以来,青海省已通过国家审定的藜麦品种12个。藜麦抗寒耐旱的特性,让海西州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沃土。据农业科技部门测算,有机藜麦种植每年至少可以带动3万名农民就业创业,再加上产业链的不断延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朝斌:这几年我们通过规模化种植,慢慢地也做了一些藜麦的深加工产品,包括藜麦粉,藜麦面条,藜麦饼干,也酿造了藜麦酒。通过精深加工以后,明显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它的价值提高到4~8倍左右。

枸杞、香菇、青稞、藜麦等特色种植产业在海西州齐头并进,越来越多的“青字号”农产品开始从这里走向远方。依托国家级和青海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海西州逐渐构建起现代农牧业生产、加工、经营“三大体系”,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产业链的延伸同时带动了当地加工包装业、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产业振兴对农牧民创业就业、增收的辐射带动效应越来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