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见证履职·一线调研】跑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青海加速度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陈星霖发布时间:2023-10-29 查看数0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工作,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几天,为进一步增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监督工作成效,促进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调研组,与海东市人大、循化县人大一同来到循化县特殊教育学校,针对之前专题调研中发现的循化县特殊教育学校食堂开办难的问题,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察看食堂开办情况,并与教育局负责人、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和食堂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食品卫生管理、就餐人数、伙食标准、食材储备等情况,确保整改落到实处、监督取得实效。

海东市循化县教育局副局长 马德昌:人大做为监督机关非常重视我们循化教育,尤其是循化特殊教育。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回头看,上次检视问题当中已经对于食堂还有学校拨款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整改,做为监督机关以监督的方式对检视出的问题能够督促落实整改。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情况作为年度监督工作重点之一,结合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特殊教育学校,真正做到摸清摸透情况,找准找实问题,紧盯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深入分析研究解决对策,提出了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建议,为青海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普惠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青海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蒲元年:深入全省12所特殊教育学校,十一所随班就读学校,九户送教上门家庭,对全省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公益属性,普及普惠原则,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始终把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作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教育公平、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

目前,青海已实现“一州一特校”、30万以上人口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覆盖率达到75%的目标,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服务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96.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国家部署和要求,青海坚定不移抓改革,建机制,强保障,提质量,已先后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全省特殊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海东市循化县教育局副局长 马德昌:通过融合办班、随班就读,还有送教上门等方式为残疾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使他们能够与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教育。截止目前,我们特殊学校现在已经有学生120多名学生,其中80名是融合办班学生,30名是送教上门的学生。

据了解,我省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2014年以来,平均每年争取中央资金1000万元左右,累计投入1.13亿元,改善15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满足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将特殊教育纳入教育资助政策范围,年均下达3000万元,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每年人均公用经费6000元,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每生每年6000元,跑出了特殊教育普及的青海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