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志军:感谢青海大地给我的养育
今年8月11日,著名作家杨志军凭借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日前,杨志军来青采风,并接受本台记者专访。
杨志军出生于青海,当过兵,务过农,上过大学,做过记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不少作品中展示了青海的山水人文生活。记者采访时,杨志军谈起此次获奖作品《雪山大地》的创作初衷。
著名作家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杨志军:初衷特别简单,因为我就想表达在我记忆中、在我生命中体验非常深刻,记忆也非常深刻的一种生活情节、一种感情积累,这就是《雪山大地》所表现的民族之间的融合。
回顾过去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之路,杨志军从最初发表的长篇小说《环湖崩溃》、《海昨天退去》,到《藏獒》,再到如今的《雪山大地》,数十部描写高原景象、自然生活的作品,其中所要表现的情感主旨有没有变化呢?
著名作家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杨志军:基本情感没有变化,比如说我在写作第一部中篇小说《大湖断裂》的时候,我就写了一句话“我觉得全部的生活就是关于怎样做人的一种探索”,那么实际上到最后,到《雪山大地》表现的也是大写的“人”是怎样体现的。
此次获奖的《雪山大地》是一部厚重、扎实、诗情洋溢的现实主义力作。小说集中展示了雪域高原上生产、教育、商业等一系列内容,在描摹雪域高原沧桑巨变的同时,全景式展现了一部牧民生活的变迁史、一部雪域高原建设者的精神史。
著名作家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杨志军:一次次的调查、一次次的生活、一次次对我文学的滋养、生活的滋养、知识的滋养、精神的滋养,这些都变成我写小说的一种动力。
而如今,进入新时代以来青海高原发生历史巨变,杨志军每年来青采风,这种生态之变、环境之变、人文之变也成为他创作的新源泉。
著名作家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杨志军:随着生活提高,人的精神也在不断地走向饱满、走向丰盈、走向进步、走向高尚,我也在逐渐地探索这个过程,所以我现在的作品,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到现代生活下草原牧民的一种精神状态,草原牧民的一种生活内容,我觉得这是我现在或者下一步应该思考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