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黄南:“以养促畅”铺就“四好”农村路
黄南州交通运输部门持续提升精细化养护水平,每一条农村公路都配备“路长管家”,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让农村公路更安全畅通。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养好是关键。记者来到黄南州同仁市保安镇,看到公路养护职工正在进行路面清扫、捡拾垃圾等日常养护工作,保持路域环境干净整洁。
黄南州同仁市保安镇公路养护站站长 花青加:我们每天八点出发,养护着30公里,清理边沟一天能清理2-3公里,路面清扫能清扫10多公里,涵洞残污垃圾1.5吨左右。
在农村变美变强变富过程中,农村公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同仁市基本形成以县乡公路为连接、以乡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区域路网体系,带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为同仁市旅游、农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黄南州同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王宁: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形成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系,落实县乡村三级路长171人,完成率100%。
交通网络建设越来越完善,有效提高了农村公路通行质量和路面通行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前,大山深处的尖扎县德吉村交通不便、村民经济收入低。2016年,尖扎县通过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德吉村和附近7个乡镇、30个村的251户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安置到了黄河岸边,一条宽敞的马路连接了村庄和国道213。依靠便利的交通和黄河生态资源,德吉村搞起了生态旅游,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黄南州尖扎县德吉村社区工作人员 唐学民:自驾游来的旅客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收入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老百姓也非常爱护这条路。
黄南州尖扎县德吉村驻村第一书记 青措:现在交通也方便了,吃水也特别方便,都在家门口就业了,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现在他们也特别高兴。
近年来,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黄南州坚持“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不断完善,硬化乡、村主次干道,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使农村公路安全水平、畅通水平、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并成功入选全省“路长制”全国示范点创建地区。
黄南州交通运输局建管运输安全科科长 桑杰看卓:通过多渠道整合涉农、乡村振兴、财政等资金,实施了一大批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全州公路通行水平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