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金秋时节绘丰景
金秋时节,全省农作物相继成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抢抓晴好天气有序开展秋收秋种工作,为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走进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田野里金灿灿的小麦、青稞穗随风舞动,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穿梭,饱满的麦穗不断滚入机器,金灿灿的麦粒流入粮斗,割穗、脱粒一气呵成,一幅幅秋收画卷渐次展开。
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党支部书记 刘斌:目前为止,已经收割了2800来亩,预计这个月的18号左右将全部收割完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喜获丰收的同时,种子也迎来了收获。雨后初晴,在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下寨村,村民沈德云正和同伴在青海省马铃薯高山试验站的繁种基地里忙碌着,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他们打算趁着天晴,把试验田里的马铃薯种薯收完。
西宁市湟源县寺寨乡下寨村村民 沈德云:试验田有十几亩,产量比去年好。除了试验田我还另外种了青薯九号,种了几十亩地,比青稞、菜籽产量高,收成比油菜好,一年比一年好。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贾豪:在秋收的时候主要提供农机、储量设备,派出科技人员到大田当中去配合他们进行收获技术指导工作,减少收获期间的马铃薯的破损。同时也指导他们在不同的天气,下雨天或者下雪天进行合理地指导,防止种薯的冻害。有利于来年通过储藏以后,种薯的精选率有一定的提高,更近一步降低成本,保证损耗降到最低点。
以“马铃薯高山试验站”为主体,我省组织实施了科研基础能力建设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在青海省推动建成脱毒种薯扩繁基地。现已形成全国唯一的省县乡村四级供繁种体系和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为全省马铃薯主导品种脱毒原种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繁育起到了示范。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王舰:今年的种薯收获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后期的降雨缓解了前期的旱情,我们看了一下基本上每亩能做到一吨半到两吨,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提高了我们湟源种薯核心基地对全省马铃薯的支撑作用,也为我们将来打造国家级种薯基地奠定了基础。
截止9月24号,全省各类农作物收获面积完成59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868.42万亩的67.94%,当前,各类农作物相继进入收获高峰期,全省各地及早安排,保障农机服务,做好科技指导,强化防灾减灾,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推进秋收秋种工作,确保全年农业丰产丰收,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 刘得国:农作物收获已过大半,秋收工作进展顺利,下一步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灾就是增收”的理念,把防灾减灾和夺取农业丰收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加快秋收打碾,抓好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农业丰产丰收,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