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寄予青海“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殷切期望。青海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锚定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创造美好生活,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 蒲晓波:生态保护是我们青海的第一责任,也是我们青海的发展的本底,没有良好的生态,青海的本底价值也无从体现。一代一代青海人始终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同时青海的最大的潜力也是在生态,这也体现了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青海的具体实践。
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就是要深刻理解生态的价值、潜力,明白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青海建设的必由之路。十多年来,青海全面启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青海民族大学双碳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胡西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青海“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完善,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治理水土流失2480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9%。青海湖裸鲤蕴藏量从保护初期的2600吨恢复到11.4万吨,藏羚羊由最少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 蒲晓波: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也推进“四地”建设,也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有机统一。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副处长 钱青军:我们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统筹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持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奋力谱写美丽的青海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