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高原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为高原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高原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是一支由青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人民政府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建立的团队,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为提升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水平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
在高原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和学生们正在讨论青海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收尾工作。自2020年团队承担该项目以来,团队骨干成员和学生们积极参与青海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先后完成了“一市一县”试点工作,全省省本级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全省5州25个县的综合评估与区划。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高原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骨干成员 陈琼:项目主要是集合我们团队十几名老师以及六十几名硕士和博士生来一起共同来完成,就是为了查清楚摸清楚青海省的风险底数和自然灾害的隐患底数,目前州县两级的综合评估和区划工作正在进行收尾,未来我们还将在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方面做出一些服务。
多年来,高原防灾减灾团队致力于开展高原自然灾害数据库建设、灾害风险评估、防灾能力体系研究等,前后承担了多项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为我国青藏高原与地方的减灾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同时主动作为,积极开展玛多地震、大通山洪等灾害的快速灾损评估服务。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高原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骨干成员 周强:作为大学老师,不仅要关注到教学,更要做科研,我们团队的科研主要的方向就是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未来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未来灾害发生的风险,进行研究的同时,要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
作为地理人,高原防灾减灾团队成员热爱自己的专业,以高原地理研究为突破口,强化地域特色,培养扎根高原人才,共同将地理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授权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平均每年为社会培养博士生6名、硕士15名,这些后起之秀也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发挥着各自的光和热。
青海师范大学2021级自然地理学博士研究生 支泽民:参加了老师们各个项目大概十余项,包括青藏二次科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在日常工作中,老师也教会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不管做任何事,哪怕是一件特别小的事儿,都要百分之百认真的去完成。
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高原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刘峰贵:看到我们的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这是我们比较欣慰的,下一步我们尽快组建好我们的团队,吸收一些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通过授业给学生讲授知识,通过解惑服务社会,来达到我们真正的团队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