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青海·放歌新时代 奋进新海南】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幸福海南
近年来,海南州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各项民生事业平稳推进,绘就了共同富裕的“海南画卷”。
在兴海县藏医院门诊室,长期受颈肩病困扰的索南吉正在跟医生沟通病情……
患者 索南吉:胳膊肩膀疼了很多年,今天听说有专家坐诊,专门过来看一下,旦增医生看得很仔细,能在家门口享受专家医生诊疗服务,我觉得非常开心。
正在为索南吉诊疗的医生名叫旦增扎西,92岁高龄的他受兴海县卫健局的邀请,专程从拉萨赶到兴海坐诊带教。这段时间旦增扎西不仅医治了不少患者,还通过每天的理论实践课程,将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兴海县藏医院的医生。
拉萨市藏医院医生 旦增扎西:国家政策这么好,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力度也很大,这些年轻的医生也很努力,认真学习,我也会尽全力将我的毕生所学教给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在基层医疗机构发挥自己的力量,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海南州兴海县藏医院医生 冬梅:在旦增扎西老师的理论传授、实践指导下,让我们更好地学到了藏医技术,更好地做藏医的传承发展。
为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海南州兴海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培养留得下的医疗技术人才,从根本上降低了患者转诊率。同时,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患者不仅可以享受到县级医院诊疗服务,还节约了医疗费用,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海南州兴海县藏医院院长 周拉太:通过医共体的平台,引进了新的技术、新的项目,我们还要继续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请进来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专业技术强的专家,让我们的学生到上级的帮扶单位去培训,提高我们医院的水平后,把兴海县老百姓需要的医疗服务继续做深做实。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贵德县拉西瓦镇的发展离不开拉西瓦水电站。依托水电站建成的尼那村冷水鱼陆基养殖基地,带动周边村的30人就业。崔文新三年前到养殖基地打工,在他印象中,水电站带给村庄的是平坦的路、灌溉的水,还有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
海南州贵德县拉西瓦镇尼那村村民 崔文新:自从拉西瓦水电站修好以后,我们的环境好了,路况也变好了,出行方便,打工也方便,我和妻子两个人在冷水鱼养殖场打工,一个月每人有两千七八的工资,还有分红,生活条件也好了。
海南州贵德县冷水鱼陆基养殖基地负责人 朱博:依托我们的陆基养殖基地,每年给村里分红总计96万元。
作为我省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之一的拉西瓦灌溉工程,于2015年开工建设。当地充分利用拉西瓦水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实现了贵德黄河南岸谷地从提水灌溉到自流灌溉的转变,守着黄河没水用的困境得到彻底解决。
黄河水电拉西瓦发电分公司综合部纪检主管 毛进骞:引水枢纽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贵德县拉西瓦南干渠灌区引水,2021年贵德县南干渠正式通水投入运行,彻底解决了5个乡镇87个行政村8万余人20万亩林田灌溉问题。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埋头苦干七十载,海南州持之以恒惠民生,(图表)从“病无所依”到“病有良医”,从“无路可走”到“四通八达”,从“帐篷学校”到“因材施教”······70年来,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翻九番,从3922万元增加到200.27亿元,年均增长9.6%,民生支出稳定在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全州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一张张民生成绩单为海南州各族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