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互助:壮大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穆春莹发布时间:2023-09-05 查看数0

海东市互助县结合地域区位优势,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牧业,带动群众增收入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金秋九月,麦浪滚滚、果蔬飘香,土乡大地一派丰收景象。这两天,海东市委常委、互助县委书记强建海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田间地头对特色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

海东市委常委 互助县委书记 强建海: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壮大我县的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在互助县丹麻镇温家村互助常啸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工人们忙着采摘、搬运、分拣,打包好的红菜薹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海东市委常委 互助县委书记 强建海 :一亩地收入多少? 

海东市互助县常啸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启邦 :蔬菜亩产值达4800元,亩纯收入达2000元。

海东市委常委 互助县委书记 强建海:在种植和经营销售中还存在什么困难?

海东市互助县常啸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启邦: 我们要提高种植技术,我们的种植技术跟南方比还有很多差距,我们还要多学习他们的技术。 

海东市委常委 互助县委书记 强建海: 我们也跟山东寿光、包括青海大学进行了人才和技术合作,让你们的技术、品质能够快速提升。同时,对下一步高档蔬菜的营销,要加大对北上广深一些大城市开展产品的对接销售,带动更多群众的收益。

互助县丹麻镇是供港澳蔬菜的重要产地,蔬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千亩种植基地,不仅实现了群众增收,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海东市互助县丹麻镇温家村村民 解成兰 :在蔬菜基地做些活,每月能挣到2000元,我很高兴还能照顾好家。

海东市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朱安香:因地制宜种植港澳市民喜爱吃的沙拉生菜、菜薹、大葱、香菇等品种,全乡种植总面积达2000亩,带动农户800余户,实现劳务收入300多万元。

与此同时,互助县积极与各乡镇和新型经营主体沟通,重点打造万亩菜薹、“供港澳”特色蔬菜,积极扶持培育高原食用菌和草莓产业,全力推进产业振兴。

海东市互助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曹宏泰:因地制宜调结构、建基地,建立了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4个万亩创建田,食用菌、草莓百亩示范田2个,互助高原特色冷凉蔬菜率先在全省实现直供香港。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互助县通过“党建联盟+”工作法,采取“合作社+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先后培育 “松多牧场”牌八眉猪肉等农畜产品品牌,互助八眉猪、互助葱花土鸡、互助长白葱、“互丰”杂交油菜、“海北花”菜籽油等特色农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高。2022年,全县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4万吨,销售额达13亿元。

海东市委常委 互助县委书记  强建海 :下一步,互助县将以高原特色冷凉蔬菜供港首发为抓手,持续擦亮“七彩农业”名片,大力发展两头带中间的“哑铃型”农业,加快打造冷凉性农作物“北繁基地”,加快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