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青海·大湖北岸是海北】积极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
“碧波荡漾青海湖、祁连山下好牧场”,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南麓、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北面的海北州,坐拥"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多年来,海北州积极培育发展以藏羊、牦牛为主的草地特色畜牧业,全力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
迎着秋的收获,门源县苏吉滩乡万头牦牛繁育基地近日建成运行。苏吉滩万头牦牛基地总投资1580万元,通过开展牦牛本地品质选育,推行“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发展模式,激发广大养殖户参与产业发展活力,使更多养殖户享受到牦牛产业的增值收益,带动全乡五个村走向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致富路。
海北州门源县苏吉滩乡合作社理事长 蔡多杰:预计2023年的收益能达到39.2万元,其中70%是用于基地的发展,30%用来壮大苏吉滩乡五个村的村集体。
海北州门源县苏吉滩乡副乡长 柯浩村:为我乡富余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目前已实现我乡120余人成功就业。
门源县坚持走特、精、优乡村产业发展路子,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实施牦牛,藏羊产业集群养殖。
海北州门源县农牧水利科技局党组书记 局长 马文奎:尤其充分发挥扶贫产业到户资金,引导脱贫户进行西门塔尔牛养殖。入社分红和就近务工等方式,不断拓宽了脱贫户的增收渠道。
畜牧业是海北州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农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海北州各地持续推动畜牧业资源禀赋不断向经济价值转化,坚定不移的向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的目标发展。
海北州刚察县副县长 洛布加:以草原增绿、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出发点,不断的深入农牧区综合改革,加快生态畜牧业向节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智慧化和品牌化转型。
海北州祁连县副县长 祁才让:力争年内建成十个藏羊、牦牛万千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养殖基地。
海北州门源县副县长 沙登武:坚定不移把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加工作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的主攻方向。
通过多年的发展培育,门源县发展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海晏县成功打造成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祁连县是国家藏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刚察县是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说明海北州在农畜产品培育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海北州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前景无限,底气充足。
海北州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 保善科:全州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44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22家,家庭农牧场407家,发展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3家,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94家,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壮大。
打造引领区,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农畜产品作为支撑。近年来,海北州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多胎性藏羊培育和农区特色养殖有力助推了传统畜牧业提质增效。立足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建设,海北州建立区域产品“优品库”,重点培育产业龙头,培养营销能人,扩大生产基地,落实落细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
海北州副州长 尕玛才仁:强力推介“祁连山下好牧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助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