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紫叶香笋进入采收旺季
近日,海东市互助县种植的6000亩紫叶香笋喜获丰收,进入采收旺季,新鲜采摘的香笋发送到省内外各大蔬菜市场。
走进互助县南门峡镇卷槽村,一棵棵成熟的紫叶香笋挺拔矗立,村民们正忙着将成熟的莴笋拔起、砍茎、去叶、打捆、装车……为保证蔬菜质量和口感,大家抢抓时间将60吨紫叶香笋装车发送至甘肃省兰州市。
海东市互助县南门峡镇卷槽村村民 麻永福:我在蔬菜基地已经干了两年了,一天的工资是90多元,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起初的播种、后期的捡苗浇水。
卷槽村自2021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紫叶香笋,群众在蔬菜基地务工收入良好。种植户马生海在互助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蔬菜种植品种,发展高原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青海航凯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 马生海: 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供港蔬菜种植、主要种植罗马生菜、苦菊、菜苔、红笋等,流转土地900多亩,每亩收益达2000多元,每天用工50人,年发放工资50万元左右。
今年,互助县加大对合作社和规模种植户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种植紫叶香笋,在南门峡镇、林川乡、东和乡、丹麻镇等建立紫叶香笋种植基地6000亩,亩产达3500公斤,每亩纯收入达2400元,主要销往深圳、广州、上海、西安等各大城市蔬菜市场。
近年来,互助县立足高原冷凉气候资源优势,通过基地示范、能人带动、技术帮扶等措施,实现了蔬菜产业多样化,走出了一条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新路子。
海东市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朱安香: 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以提升、稳量、产业链、扩输为路径,使全县蔬菜产业向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今年共种植蔬菜面积为7.65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7万吨,产值近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