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行进青海·西宁篇 清风吹新绿 碧水映蓝天 西宁向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迈进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张静发布时间:2023-08-13 查看数0

近年来,西宁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市人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西宁晚报摄影记者黎小刚说:我们先看看海湖新区的这张照片,这是以前的老海湖新区,即将动工,还是一片灰蒙蒙的样子。这张就大变样,这是前一段时间刚拍的新海湖新区……

西宁晚报摄影记者黎小刚说:我叫黎小刚,我是西宁晚报的摄影记者,一直在用镜头记录西宁生态的变化、城市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现在,不管从地面拍、从空中用无人机拍,(都)会发现西宁处处是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城市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都非常漂亮。

跟随黎小刚的镜头,翻阅城市的照片,平整干净的绿道、生机勃勃的绿植、波光粼粼的河水,一渠清流,一抺青翠映入眼帘,天蓝气清声美成为西宁标配,城市环境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十年来,西宁空气质量连续7年领跑西北省会,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廊道美景全面呈现。

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曾川川说:我们深入开展“蓝天保卫战”,建成建筑工地智慧化监管、冒黑烟车辆抓拍等系统平台,实现了“人防”向“技防”的转变。深入开展“净土保卫战”,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完成14条河、20条沟道的综合生态环境修复,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的“双下降。2019年起连续3年水质达到Ⅲ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紧盯“国之大者”和“省之大要”,十年来,西宁科学规划、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全面落实“绿色为芯、双城联动、生态隔离、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策略,守护一方绿水青山。着力塑造“山、水、绿、文”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绿谷”城市形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西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李明辉说:将“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生态山水城市格局从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高质量构建形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体系,推进“大市政”改革,加快形成“一核两轴、两屏三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将自然保护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为市民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蓝绿交融的至美之地。

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保护,聚力打造高原“绿谷”城市,夯实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生态本底,西宁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十年来,完成国土绿化501.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8%提高36.5%,新增建成区园林绿地近2 万余亩,新建各类游园公园300余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7.1%提升到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9.5平方米增长到13平方米,全市湿地面积增长87.59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4.67%。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景交融的美丽风貌在西宁初步显现,天蓝地绿、鸟语花香的美好愿景纷呈在老百姓面前,展现出了高原古城的多彩魅力。

西宁市林草局副局长常黎明说:立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的渴望,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不断拓展城乡绿色生活空间,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依托林草长制,推进资源保护管理,全市目前已经建立1518名林(草)长、4047名管护员,全市760万亩林草地已经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绿化生态的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巩固,为聚力打造高原“绿谷”城市,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作出林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