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美丽幸福新黄南】振兴产业 强村富民绘蓝图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杨燕发布时间:2023-07-27 查看数0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了新蓝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黄南州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黄南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六月的蒙旗草原,寒意未散,河南县柯生乡韦斯央鑫合作社的社员正忙着将羊群赶入畜棚,眼前的这一万两千亩草场原来是四个村共用的,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产业,2022年,柯生乡通过多方“问诊把脉”并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0万元,在共用草场上成立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无角欧拉羊,带着村民们发起了“羊”财。

那代是柯生乡次汉苏村的老支书,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阿哥那代”,合作社成立后,已卸任的他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成员,从畜棚的修建到羊群入棚,那代每天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社里的羊。欧拉羊生性好斗,长角不利于集中化圈养,村里引入的无角欧拉羊没有“水土不服”,不仅饲料转化率高,幼崽成活率也高。

黄南州河南县柯生乡韦斯央鑫畜牧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 那代:我们的无角欧拉羊不仅成活率高,单只的产肉量也比普通欧拉羊高二十斤左右,另外羊羔在周边地区也是供不应求,今年合作社运行得也挺好的,相信大家会有一个不错的收入。

柯生乡党委书记张晖介绍说,以无角欧拉羊为主导产业,壮大了四个村的集体经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并辐射带动全乡699户3344人持续增加产业收入,今年预计户均增收可达2275元,大家发展的积极性都挺高。

黄南州河南县柯生乡党委书记 张晖:柯生乡以打造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立足畜牧业发展优势,坚持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牧民增收,实现民富村强,助力乡村振兴。

“北农南牧”是黄南州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隆务河谷地因其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水源,具备了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条件。黑青稞是青稞众多种类中的一种,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黄乃亥乡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空气、水质洁净,十分适宜黑青稞生长。为了扩大种植面积,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将村里土地全部整合起来,全村249户村民全部入股村集体股份合作社。2022年3月,在天津援青企业的帮助下,黄乃亥的黑青稞走出大山走进天津,受到了市场青睐,在天津,黄乃亥的黑青稞、燕麦、油菜等被二次加工销售,日秀玛村的传统种植业被做成了“产业矩阵”。

黄南州同仁市黄乃亥乡党委组织委员 索南才让:2020年起,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2022年种植黑青稞等农作物5583亩收益达到300多万元,分红资金117.58万元,受益群众250户1050余人,受益金额6000到18000元不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日秀玛村的村民们也通过探索打破了传统耕作方式,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用“黑青稞”铺垫起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李斌:田园筑梦,乡遇美好,乡村振兴的梦想,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接,是建设到经营的探索,它承载着乡愁,延续着绿水青山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黄南州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防贫保险、挂钩帮扶、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四项机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486户1821人。争取落实衔接资金6.61亿元,集中用于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搬迁后续扶持等。打造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产业基地8个、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试点村20个,新建高原美丽乡村20个。完成3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挂牌工作并建立州级名录。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在7个乡镇设快递服务站,全州“快邮合作”乡镇覆盖度达100%。

黄南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李力科 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结合政策效力、市场手段,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不等不靠、齐心协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扎扎实实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还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验收,精准统计有关数据,用足用好支持政策,一项一项抓措施落实,真正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