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 青海:校企合作“科研合力”攻克公路建设“卡脖子”难题
青海省地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东部属失陷性黄土地质,西部柴达木盆地多属高盐碱地质,而青南地区到处都有多年冻土区段,加上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在高原铺筑高等级公路,面临诸多“卡脖子”难题。近两年,我省通过校企联合、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揭榜挂帅”等方式,在项目推进中形成“科研合力”,在不断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取样填装、分层压实……在青海省交通检测有限公司的土方实验室,来自长沙理工大学的博士后高峰正在带大家做土样实验。从2022年10月,高峰作为“郑健龙院士工作室”的成员,在省交控集团开展项目科研。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部长 长沙理工大学博士后 高峰:主要负责加强双方之间的科技合作交流,然后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实施。虽然我现在是一个人在这边,但是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院士团队,面临道路相关的技术难题,我们也会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及时地沟通交流,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来助力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发展。
多年冻土、盐渍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区域路基病害是青藏高原公路工程建设、养护中的技术难点。2022年7月,省国资委、省交控集团申报了《青藏高原道路工程病害机理与性能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签约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郑健龙及团队,成立郑健龙“院士工作室”,并设立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基地(国家级)等创新平台,赋能校企合作打造冻土筑路与养护原创技术策源地。
青海省交通检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执行董事 陈建友:搭建了这个平台以后,填补了我们的科研团队没有实体化的支撑,双方的合作就可以形成更强的合力,在科技创新发展上迈得更快,走得更好。
强化科技创新基地培育、加强有组织的科技攻关、推进公路长期性能观测建设、加强前沿科技交流合作,学校和企业实现“双向奔赴”,技术攻坚开始“加速跑”。不到一年的时间,聚焦青藏高原道路病害频发、主动防控能力差、养护预警机制不足等工程问题,企业形成一批科技项目,难题陆续攻克。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部长 长沙理工大学博士后 高峰:集团公司的员工可以加强培训技术上的培训,促进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发展动力。可以让更多高校的老师能够接触到工程一线。
攻克技术难题,构建快速、便捷、绿色的公路运输路网体系。如今,通过科技赋能,省交控集团高等级公路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领域实现提质增效、跨越发展。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长 何振邦:推动了交控集团科技项目管理、科技奖励申报、科技系统建设,培养了一批在科研、工程技术与管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化了人才队伍建设,为助力突破一批多年冻土筑路和养护“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解决青藏高原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技术瓶颈和难题的科研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