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让美好生态描摹幸福民生的底色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杨燕发布时间:2023-06-12 查看数0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按照省委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要求,从今天起,《青海新闻联播》开设《牢记嘱托 奋发有为·实干》专栏,以各级领导干部出镜的方式,展现各市州县党委政府、省直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民生福祉的好做法好经验。首先来看第一篇。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青海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美好生态成为描摹幸福民生的底色。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头,从祁连山南麓到青海湖畔,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在西宁市湟中区甘河滩镇黄二村,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人员正在跟村干部、村民交谈,就和美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大家一起查短板、话基建、谈发展。

村子里面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都建好了吗?

都建好了。现在县城所有的垃圾都往田家寨和拦隆口那边儿拉……

西宁市湟中区甘河滩镇黄二村党支部书记 张文臣:我们也反映了黄二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说道路污水管网,还有村里的短板、今后的发展思路,经过咨询协调,也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湟中区甘河滩黄二村,位于西宁甘河工业园区西南3公里处,属于浅山地区,是省生态环境厅的联点帮扶村。近年来,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促使黄二村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 厅长 汤宛峰:为联点村谋划生活污水治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相关项目,协调将两个联点村道路建设纳入全省乡村道路病害整治项目,为“村民致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环保底子差,农村垃圾如何处理?污水往哪里排?和美乡村的基础是什么?这些摆在黄二村面前,实实在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关乎着乡村振兴的成色。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针对黄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单一、房前屋后环境还需进一步整治的实际问题,省生态环境厅与村两委共同协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 厅长 汤宛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就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历史上投入不足。这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投入度、加大了工作力度,我们也着力在补这块儿的短板,攻坚克难地解决,力求取得突破。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和甘河滩黄二村一样,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程。在达坂山下的浩门河畔、海北州门源县北山乡,每天早晨,刘师傅按点开着垃圾车到全县各村收集垃圾,这是门源县推进县域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的核心环节。

海北州门源县垃圾转运车司机 刘明忠:每天我们运走的垃圾是从各村各户收集,收集以后拉到转运站,在东川镇有个垃圾场,我们每天运输垃圾大概有六吨左右。

海北州门源县北山乡大泉村六社村民 李宗香:以前我们的垃圾就满地随便扔,现在挺好的,垃圾车全部收拾了,环境特别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祁连山南麓到黄河谷地,在高山大川、田间村社之间,青海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用实际行动交出精彩的“生态答卷”。截至目前,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4.8%,行政村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和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持续向好。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 厅长 汤宛峰:下一步,我们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青海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