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县传真·曲麻莱】“民兵+”模式释放人武部基层效能
在海拔4268米的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有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这支力量,寓军于民,亦民亦兵。新时代民兵应如何聚焦服务地方建设、提升支援保障能力? 曲麻莱县人民武装部给出了答案——“民兵+”。
“+”孕育着新的生机、新的实践、新的成果。虽然这几天的天气依然寒风凛冽,但巴干乡团结村民兵训练场热闹非凡,操场上喊声震天,一列列民兵精神抖擞,正在进行单兵战术、战场救护、野战帐篷搭设等课目训练。
玉树州曲麻莱县人武部部长 李溢:民兵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必须瞄准实战训,盯着短板练,全面练强援战保战的硬本领。
“+”意味着新的探索、新的途径、新的视野。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实施。“民兵+生态管护员”模式应运而生,在巴干乡团结村,远处的山峦上白雪皑皑,山腰处依稀能看见驻守在这里的“民兵+生态管护员”巡山的画面,他们默默守护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草一木。
玉树州曲麻莱县人武部政委 辛海:目前,曲麻莱县有1000余名民兵生态管护员,按照户有员、社有组、村有班、镇有排的基本模式“网格化”编兵 ,搭建“点成线”“网成面”的生态管护体系,消除了生态管护的盲区和死角。
“民兵+生态管护员”自组建以来,在接受军事训练同时,强化爱党、爱国、爱军队、爱人民、爱家乡意识,打牢思想根基。
玉树州曲麻莱县巴干乡武装部部长 严丁求培:我的职责不仅是看守一草一木那么简单,给队员们讲解有关生态环保知识,并组织队员们在乡附近地域开展生态巡护,详细记录野生动物活动情况、植被数量和捡拾垃圾情况等。
在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的阶梯教室,曲麻莱县民兵藏汉双语宣传小分队正在进行文艺汇演,在潜移默化中把党的政策“种”在群众的心坎上。
玉树州曲麻莱县民兵双语宣讲文化小分队队员 达娃文毛: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深入百姓、融入百姓,营造良好持久地军民氛围。
如今,生活在黄河源头的老百姓,经常可以看到一支支身着迷彩服的民兵小分队,活跃在宣传教育、生态管护、乡村振兴等多条战线上。
玉树州委常委 州军分区司令员 赵滨:曲麻莱县人武部率先赋予民兵新的生态管护员职能,趟出了一条“民兵+”能力建设路子,不仅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备军”,也探索了社会治理新方法、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