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苏青协作共筑未来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陈艳发布时间:2023-04-11 查看数0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自青海和江苏两省东西部协作以来,江苏援助方聚焦项目引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帮扶实效,多举措助力青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位于海东市平安区北山片区的古城乡,常年干旱少雨,当地村民发展生产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兴办了合作社,但资金和技术一直掣肘企业发展,效益和规模“原地踏步”。如何打破制约,疏通症结呢?2021年,古城乡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10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成立了平安区金鼎农畜产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木场村村民 石延枯:我们是18年脱贫的,我们主要是种点土豆、小麦,我们以前这里没有磨面粉的,去化隆(磨面粉)还要花钱,这里开了之后也不要钱,也方便得很。

有了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合作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种植、收购、加工等“一条龙”服务,实现农业订单化,增加了土地的产出效益,解决了当地的闲置地利用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海东市平安区金鼎农畜产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王占平:我把面粉加工的设备升级了,还上了一个榨油机,还有一个饲料脱离机,面粉设备升级以后,主要是改善了面粉的质量。我后面的想法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面粉产品。

自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和平安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惠山区累计向平安区投入财政资金1.13亿元,先后组织实施像金鼎合作社这样的特色项目64项,受益贫困群众累计1.96万人次,为平安区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江苏援青干部 海东市平安区常委 副区长 邹波:我们把协作资金5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涉及有机畜牧业的牦牛产业园和富硒产业,文化旅游业古城乡石碑村的冰雪项目和花海项目,食品加工业三合富硒产品加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一系列本土化产业项目,产业升级带动当地就业和农户的增收。

在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1100多头荷斯坦奶牛正在悠闲地吃草。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西堡镇把奶业振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抓手,实施西堡生态奶牛养殖项目,通过种养结合,不断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奶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快更稳。

西宁市湟中区区委书记 吉辉:过去,湟中区借助江苏各类资源优势,启动建设了青海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银铜器加工基地等一批产业类项目,壮大乡镇产业,推动富民增收。今年,我们将围绕建设“四地”战略任务,继续把发展产业作为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导向,聚焦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中藏药材精深加工等产业持续发力,实现湟中区高质量的发展。

2022年以来,苏青两省围绕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销衔接等关键环节,通过项目化、产业化、品牌化,推动青海现代农牧业发展,在青海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上,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江苏力量”,如今,牦牛、藏羊、青稞、枸杞等传统区域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循化辣椒、民和灵芝、湟中土豆等众多产品品牌被培育,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给农牧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