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县传真·湟中】“秸”尽所能促增收
近年来,西宁市湟中区按照“发挥基地带动,鼓励全区参与”的模式,扎实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全区可收集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
在湟中区鲁沙尔镇大源地窑村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里,秸秆粉碎、除草筛尘、套袋打包……一场“机械秀”展示了秸秆“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西宁市湟中天兴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汪忠善:我们生产的秸秆通过柔丝、除尘、筛选,打成精品草砖,这个对牛羊的适口性特别好。今年准备生产2000吨的秸秆深加工。
2022年,湟中区投资200万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打造从秸秆回收、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新模式。据测算,每年可收集加工麦类秸秆3300吨,向市场提供优质柔丝草2500吨,销售额达400万元,纯收入达43.75万元。
湟中区大才乡的润锦种养殖合作社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主体之一,合作社的小麦种植面积达1200亩,提升了湟中区的秸秆利用率。
西宁市湟中区润锦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 赵国梅:我们打捆后,自己用来喂牛羊,还要回收给别人销售,也是为了保护环境,我们不焚烧秸秆,还能增加收入。
眼下,湟中区正在加紧建设秸秆收储加工点,并积极开展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
西宁市湟中区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工作站副站长 马森: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项目争取资金、加强培训,继续增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机械装备,正确引导老百姓,保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