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海:持续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穆春莹发布时间:2023-03-30 查看数0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我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教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 杨阳           老小区改造主要资金来源就是三部分资金,一部分是国家补助跟省级配套,一个就是区级配套资金,一个就是住户自筹资金,住户承担的费用就是按照咱们的建筑面积,房产证的建筑面积按照一个平方20元收取。

西宁市城西区财校家属院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地下管网老化严重。去年,西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对该小区实施外墙保温、屋顶防水、门窗更换及单元门安装工作,楼院旧貌换新颜。目前,建筑工人还在进行园林绿化、污水管网、海绵建设、加设回廊亭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490万元,预计今年8月底全面完工。

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财校家属院居民 贾玉兰:包了保暖层以后,家里的温度明显就暖和了,窗子换了以后,亮堂了,大家看着也整齐了,特别好,一进去感觉特别舒服。

2022年西宁市城西区投资1.6亿元实施完成7350套,74个老旧小区外墙保温跟基础设施改造,基础设施已完成工程量的30%。通过整体规划、多项合一整体打造,让在时代变迁中渐失光彩的老旧小区提升了“颜值”。

西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 杨阳:根据省市要求,我们申报了2023年的老小区改造项目,总共给我们下达了52个小区,6482套,进行外墙保温和基础设施改造。

据了解,2022年我省筹集各方资金11亿元,2023年目前已筹集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5亿元,计划实施327个小区34187套房屋的改造任务。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城北区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中午十一点半,附近不少老年人来这里就餐。80多岁的胥桂芳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幸福食堂”的统一配餐,两荤一素的热乎饭,解决了自己吃饭难的大问题。

西宁市民 胥桂芳:他们办得挺好的,又卫生又适合我们老人吃,软软的挺不错的。(价格)比街上的便宜。

居家养老是目前大多数老人的养老模式,但是对于空巢、独居老人来说,吃饭往往是凑和事、麻烦事,日间照料陪伴更是困难事。西宁市城北区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就承担起2个街道和8个爱老幸福食堂的送餐服务,月出餐量达到6000多份。这个“中央厨房”内部设有分拣区、切配区、烹饪区、面点区等10大功能区,从采购、分拣到切配、烹饪,全过程都必须经过层层把关,确保老人吃到安全放心、新鲜热乎的午餐。

西宁市城北区爱老幸福食堂中央厨房负责人 薛超:为八十岁以上高龄老人、六十岁以上低保特困等四类老人及社会老人提供助餐服务,80岁以上高龄老人政府补贴3元;60岁以上四类老人政府补贴5元,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政府关爱,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过去的一年,西宁市累计投资2440万元,建成中央厨房和爱老幸福食堂182个,为124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了助餐服务。持续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65.5万名困难和高龄老年人购买膳食供应、康复保健等服务3100万元,为16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13亿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青海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让百姓幸福感成色更高、底色更足。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肖莉: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2022年全省民生支出达到1560.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力保民生项目建设不差钱;力保群众多得实惠;力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今年,省政府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努力在件件实事中惠民生、在点点滴滴中增福祉,尽心竭力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