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十年”省林业和草原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9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在西宁举行“青海这十年”省林业和草原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林草生态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奋力推动青海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上走在前列。高标准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协同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加快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进程,积极做好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邓尔平:开展四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内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打造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建设。通过森林草原的保护修复,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更高层次上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示范。
十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持续筑牢“中华水塔”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完成国土绿化4066.9万亩,防沙治沙89.13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54.22%提高到57.8%。每年约2.45亿亩草原通过禁牧得以休养生息,2.29亿亩草原通过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累积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27.46亿元,79万户农牧民受益。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邓尔平:通过严格的管护制度,加强林地、草地、湿地的保护。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省湿地面积7651万亩,占全国湿地总面积3.5亿亩的21.86%,面积居全国第一。大力推广“人防”“技防”“物防”,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立体森林草原防火监测体系,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连续35年无重大火灾的优异成绩。
全面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发展有机枸杞、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落实森林、草原、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惠民政策,积极吸纳农牧民群众参与林草生态工程,形成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互促并进的良好局面。同时,推动林草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邓尔平:培育选树南北山植绿、可可西里坚守等先进典型;把丰富的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资源打造成自然生态体验区和环境教育的展示平台;建设一批生态旅游、观光体验、民俗文化等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了一批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博物馆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体验和教育基地。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省林草生态建设将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加快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始终做“中华水塔”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