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蹲点日记】岗龙村蹲点日记(二):“岗龙做法”急需突破新瓶颈

来源:青海长云网作者:编辑:刘羿楠发布时间:2019-06-11 查看数0

通过“全民入社,草场入股,统一分红”的方式,果洛州岗龙村形成高寒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岗龙做法”,随着二三产业的延伸,经济体量增加,岗龙村的专业合作社遇到了新难题。

在岗龙乡政府所在地,岗龙村的牧民定居点,有一幢三层小楼,楼里有宾馆、饭馆和商店等,这是岗龙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村里的牧民将自家的资产入股到合作社,变为“股民”,每年定期获得分红。

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岗龙村牧民 迟宝:原来我们是放牛放羊的,现在合作社里有宾馆、饭馆,还有超市,全部营业下来能挣70万元,一个人一年分红有1万元,我觉得挺不错。

除了开办商店、粮油店、土特产销售部,合作社还建起了鲜奶加工厂。通过二三产业的延伸,合作社实现多元化模式发展,收益持续增加。仅2017年,合作社的纯收益就达230多万元。

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乡长 辛有恭:合作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要有多元化的经营,要有二三产业的支撑,这样合作社才能保持发展后劲。

经过数年探索,甘德县岗龙村的“岗龙做法”的内涵不断丰富,形成了整合资源、多种经营、划区轮牧、科学载畜一整套草场利用体系。

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副乡长 才排加:那边的话是我们的夏窝子,也是黑土滩面积广,所以现在是禁牧区,红线这边是草山好,所以我们这个74个牛群就放在这边,这样的话我们整个草场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区轮牧,减少牲畜饲养量,岗龙村牲畜存栏由原先的8700多头(只),下降到4000多头(只)。

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副乡长 才排加:老百姓的观念已转变了,也知道科学养殖,虽然牛羊少了,但收益却增加了。

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合作社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资金流动量逐年增多,如何进行资产的科学管理,应对市场变化,成为合作社眼前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果洛州甘德县岗龙乡乡长 辛有恭:缺乏管理人才,合作社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

果洛州甘德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局长 扎扎:合作社对接外界企业的能力不足,未能和企业对接以后,合作社的牲畜出栏,商品销售等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岗龙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