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者风采】刘文慧:扎根黄土 把驻村工作“驻”进百姓的心坎里
刘文慧是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一直以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这个村子脱贫,用发展筑牢长治久安的根基,用真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几天,刘文慧心里牵挂着刚住进新家的张显庭老两口,刚吃过早饭,他就来到老人家里和老人唠家常,说说心里话。
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村民 张显庭:“以前住的一个土房,很旧,住了四十多年了,漏水漏的住人也住不了,又冷。后来刘书记来了以后,在政府的帮助下给我们盖了这么好的房子,心里十分暖和,特别高兴,住在这心里很暖啊。”
由于下胡丹村离县城比较远、交通不便、村民们世代以来“靠天吃饭”,属于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
刘文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驻村两年来,他走遍了全村,对村情民意做到了“门儿清”,制定了扎实有效的一系列扶贫举措。
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第一书记 刘文慧:“(记者:书记,您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哪些工作?)针对这些致贫原因,一方面我们加强支部建设,提高村两委示范带动作用,另外通过‘八个一批’,确定了‘一户一案’,其中产业扶贫34户107人,教育扶贫5户25人,危旧房改造8户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2016年(下胡丹村)成功的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顺利完成了34户107人的脱贫任务。”
为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刘文慧将以前“集体带着能人致富”转变为“致富能人带着村集体干”的思路,由党员付有太带领大家实施牦牛育肥,创办了湟源有太养殖专业合作社。
西宁市湟源有太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 付有太:“作为一名党员为村里做点事情是应该的,现在那两个牛棚已经开始养牛了。”
抓服务办实事,凝心聚力惠民生,刘文慧不仅带领大家壮大了集体经济,还扑下身子为村内独居、孤寡老人开办敬老食堂,实实在在的为百姓谋福利。
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村民 白显新:“以前家里的条件非常差,种着点地,也没有收成。自从刘书记来了以后,土地流转一方面,土地租出去的租金一方面,还有卖药材得到的分红也算一个方面,没想到刘书记这么年轻,工作做的这么好。”
得到村民的认可,刘文慧的干劲更足了。
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第一书记 刘文慧:“2018年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另外,加大对劳务输出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百姓能出去务工,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