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一碗拉面的幸福味道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作者:编辑:马佩玉发布时间:2018-02-18 查看数0


原标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一碗拉面的幸福味道

2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重点关注了我省拉面经济发展情况,今天青海新闻联播再次关注。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化隆县,一直都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近些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化隆县从一碗拉面里找到了独具青海特色的脱贫致富新路子,拉面经济让超过5万贫困群众改变了命运。

正午的广州,食客攒动,作为一种中式快餐,遍布在广州市区近1700家的青海化隆拉面,如今已经在这个美食之都占有了一席之地。这间开在机场旁边小拉面店虽然位置有些偏僻,但平均每天也有800—1000元的营业收入。两年前,老板苗金财还在家乡放羊,2016年,37岁第一次走出大山,苗金财一脚就迈进了广州城。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西滩村村民 苗金财:反正我就想着,今天我的羊吃饱了没有,地里的水放了没有,其他的问题根本没有想过。当我接到通知给我培训拉面的那一天开始,我说我的生活已经改变了。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委书记 刘建昱:我们目前已经有100多家就是我们的贫困户陆陆续续开的,所以我这里面说的一个问题就是,个人自觉是最重要的,否则政府在那儿做,企业在那儿做,自己不闻不动,扶贫嘛,最终是扶智力,扶志向,那你志扶不起来,你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

刚来广州,苗金财和妻子被化隆县政府安排在了一家拉面店打工,跑堂打杂,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可苗金财和妻子马玉花并不觉得这样的日子辛苦。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是苗金财的家乡,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位于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六盘山区。2016年,化隆县财政拿出4000万元推广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苗金财和妻子马玉花就是第一批1020名精准扶贫对象的受益者。

1月15日,群科镇举办了2018年第一场拉面技能培训会,化隆县全县6个乡镇目前还有14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36000多名,像这样的培训会每个月至少都要举办一次,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学习拉面技术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吸引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能尽快加入这个精准扶贫计划。

现在有多少人报名了?现在有63个了。记者:这63个都是精准扶贫的吗?不是,精准扶贫(现在登记)的只有11个。

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的扶贫资金,按人头精准分配,政府拨款给安排贫困户实训的拉面店7000元,用于拉面技能培训,获得资金的拉面店要保证贫困户在打杂跑堂期间每人每月不低于2500-3000元的收入。除此之外,政府还要连续两年每年奖励精准扶贫户5000元,如果两年内学会了拉面自己想开店,政府再提供5万元3年的贴息贷款。一年下来,苗金财和妻子不仅学会了手艺,还攒下了6万块钱。2017年4月,夫妻俩的这间小店第一次开门迎客。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西滩村村民 苗金财:第一天卖了800多,最好的一天我卖了1480块钱,我说生意这样能持续下去,我俩一年我就可以把(贷款)钱全部还完,我一年下来五六万的随便能挣的上,我就给我老婆说,必须让两个孩子要上学,就是考不上大学,最起码没成国家栋梁,也不能拖国家的后腿吧。

一人拉面全家致富”的背后是一场更大的拉面产业布局。1月26号,化隆县召开重要会议,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拉面办主任都赶回县里集中述职,还要签订新一年的工作目标责任书。2018年,辐射全国1.5万家化隆拉面店的“中央大厨房”要正式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启动清真食品统一配送的试点工作。

今年我们要把配送中心增加到50多个城市。50多个城市的话 那你的这个量也要翻几倍。

马青云,青海扶贫拉面产业培训服务中心负责人,今年中心要为全国各地的拉面店统一冷链配送牛羊肉,其中有1万只就将来自青海湖边的这个天然草场。刚开年,马青云就送来了这笔不小的订单,这意味着相其布的合作社今年给村民们的分红也能水涨船高。

青海省海晏县兴盛藏羊牦牛繁育合作社负责人 向其布:去年一户是780块钱,总共363户。2018年就是,预计每家分到1000块钱。

2017年,遍布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的青海化隆拉面,实现营业性收入接近120亿元。今年,相其布合作社的363户精准扶贫户,以生态养殖为生的牧民们,因为一碗拉面,也开始和几千公里之外的世界产生了联系。

青海扶贫拉面产业培训服务中心负责人 马青云:能不能通过我们拉面产业带动我们青海更多的,尤其我们其他的民族,像藏族、蒙古族,怎么样把他们的牛羊通过我们的拉面产业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从而让他们脱贫致富,就是像习主席说的,在脱贫路上不能丢下一个民族,也不能丢下一个人,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