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作风】(四)不松劲 不停步 再出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好作风的培育和形成并非一日之功。通过这些年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建设,全省各地的“节日病”、“官僚病”等顽疾得到了有效遏制,整治“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等突出问题效果明显,但改进作风必须往深里抓、实里做,才能抓出习惯、形成自觉。
各级党委、纪委坚持纠建并举,深化源头治理,持续打造“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制度化。
海西州纪委副书记 监察局局长 达巴特尔:“海西州主要做法是: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深挖细查隐形‘四风’;强化震慑防反弹。州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履行查纠‘四风’问题的主体责任。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力,导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和‘四风’问题突出的,加大了问责力度。2017年,全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成127个检查组,对各市县、各州直单位进行了多轮次监督检查。17名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给予党政纪处分16人,州纪委通报曝光10次26人。”
从具体问题抓起,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证党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海西州格尔木市为进一步规范村级权力运行,首先在郭勒木德镇进行微权力治理的试点工作,归类汇总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5大类涉及村级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民生保障等43项内容的权力事项,梳理拟定《郭勒木德镇村级微权力清单》,将所有事项公布在“昆仑之盾”郭勒木德镇信息平台上,村民通过手机就能够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宝库村村民 杨守林:“(记者)您好,您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信息的?
通过手机上的短信,或者网络这些。
记者: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您给我操作一下。
记者:一目了然全都有。
记者:那你觉得这样的形式怎么样?
好!”
格尔木市纪委常委 王林清:“微小权力的治理工作目前在全市已经推开了,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以往的像雁过拔毛,优亲厚友或者是吃拿卡要这些事情得到了基本的遏制,群众的满意度很高。”
我省各级纪检监督机关创新监督方式,采取下沉检查、交叉互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海北州刚察县采访过程中,正赶上门源县纪委工作人员前往刚察县伊克乌兰乡进行交叉监督检查。
门源县纪委干部 马晓春:“主要检查的内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以及省州纪委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门源县纪委干部 马晓春:“今天我们来到伊克乌兰乡进行交叉检查,发现有一名干部在外出培训期间,重复报销了伙食补助费,这个问题我们将及时反馈给州纪委。”
异地交叉监督检查有效遏制了监督工作中打“人情牌”的现象,使得执纪监督问责工作开展的更加深入、有力。
刚察县纪委副书记 党永福:“这几年,我们采取异地交叉检查、日常检查与重要时段检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发现“四风”突出问题,先后指名道姓通报公款聚餐、违规购置公务用车等“四风”问题3起,给予党政纪处分4人,诫勉谈话6人。”
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多措并举、重拳连出,从严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形成有效震慑。
青海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 乔亚群:“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委的要求,不停步不松劲,再出发,继续把纠正“四风”工作往深里抓,往实里做,既防范和查纠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更要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问题,特别是要下决心坚决查处和纠正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厚植党执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