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正风肃纪 狠刹“四风”顽疾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作者:编辑:李娜发布时间:2018-02-05 查看数0

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感到,通过转变作风和惩治腐败,凝聚了党心民心,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必须把正风肃纪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敢于对一切不正之风亮剑,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坚决防范‘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

正风必须肃纪。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监督检查经常性重点工作,从严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形成震慑。

经查,2016年10月,海东市平安区人社局组织全区部分事业编制干部职工到四川省成都市国山教育中心进行培训。培训期间,区人社局担任此次培训工作的领队胡青山,未经请示批准,擅自组织培训人员到蜀南竹海、峨眉山等景点旅游,用培训费支付旅游费用,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胡青山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参加公款旅游的41名人员由主管单位进行诫勉谈话,公款旅游产生的费用共计48545元全部予以收缴。

海东市平安区人社局干部 胡青山:(记者)这件事情发生以后,自己有怎样的反思呢?“发生这样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我本人作为此次培训的领队,有直接而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党组织的处理。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严禁公款旅游、严禁借培训名义旅游,我却知纪违纪,影响了单位和党员的形象,我深感悔恨和愧疚,希望大家在我身上汲取教训,绷紧纪律这根弦。”

对规避组织监督、顶风违纪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是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行之管用的做法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定期在新闻媒体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一方面使不收敛、不知止者不仅挨“板子”还要丢“面子”,另一方面则以身边人身边事警醒党员干部必须守住纪律底线。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省纪委以党内文件通报形式,先后分12批次对8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了点名道姓通报(共167人);在青海纪检监察网“纠正‘四风’问题监督曝光台”,分39批次对12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共229人);在中央纪委重要节点通报专栏,分40批次对10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共219人),持续释放了执纪必严、动辄则咎的强烈信号,产生了强烈的震慑效果和警示作用。

开展警示教育,是我们党加强纪律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狠刹“四风顽疾”的重要经验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警示教育基地为依托,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反面典型直观地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2014年6月,循化县林业局挪用公益林专项补助基金,以防火演练培训费、公益林检查验收费等名义,违规给职工发放补助共计7.2万元。2015年3月,违规向宾馆和饭店支付接待费共计1.06万元。2017年11月,时任循化县林业局局长兼县森林公安局政委扎西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款予以收缴。……用“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先后建成有一定规模的警示教育基地16个。仅 “青海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 就先后有7.5万人接受党规党纪教育。

据了解,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31起,问责处理1451人,其中县处级及以上干部200人,乡科级及以下干部 1251人,分别占处理人数的13.8%和86.2%,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盯住关键少数和管住大多数。坚持挺纪在前,问责处理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50人,占处理人数的24.1%。

西宁市城西区纪委书记 常登成:2017年,城西区既紧盯老问题,又关注新动向。一方面,拓展监督覆盖面,聚焦推进中央省市重点工作落实开展明察暗访18次;加大干部8小时之外的作风监督,开展明察暗访47次。另一方面,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先后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清查小金库”“不担当、不作为”等专项治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