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擎起雨中伞聚起冬日暖 各族群众生活幸福安康
社会保障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我省多项社会保障工作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待遇水平显著提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
在民和县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大厅,自2011年退休就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夏兰,向我们说起这几年养老保险的变化。
民和县川口镇居民说:退休以后特别幸福,工资每年都在增加,每年涨得挺高的,对我的生活来说幸福得很,对儿女也没有拖累,政策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2017年,民和县2427名享受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保险金人均增加175元,51300多名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金每个月提高了15元。
都说保险如雨伞,意外保周全。45岁的严秉昌是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职工,2013年1月在工作时由于事故原因造成脊柱爆裂性损伤。
严秉昌妻子何秀花说:当时情况严重的很,大夫说坐起来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几年下来,所有手术、术后康复治疗费用严秉昌花费了57万多元。
严秉昌妻子何秀花说:普通家庭出了这么大的事,肯定很难负担,幸好有工伤保险,费用百分之百的报销,我们的家庭才能支撑下来。他做手术,后期的康复都没有耽误,恢复的情况比大夫说的要好得多,他现在能坐在轮椅上。
尽管何秀花要在家照顾丈夫日常生活,没法外出工作,但靠着每月5100多元的伤残津贴和护理费,这个三口之家依然能过上舒心的日子。
近年来,我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执政理念,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率先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省级统筹,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化隆县巴燕镇西下村80岁的冶明德老汉,2017年心脏不适,脉搏每分钟跳动35次,生命垂危。借助医保政策在省城医院得到救治,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病痛有效缓解。3万多元的医疗费用,他自己只承担3千多元。
化隆县巴燕镇西下村村民 冶明德:现在的政策实在没说头,老人们有养老保险、高龄保险、有低保,有点头疼脑热的,去医院后人家尽力抢救,国家给报销,对我们实在好。
截至2017年三季度,我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3.6万人、546.9万人、41.3万人、63.05万人和49.4万人,提前完成年度扩面任务。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12年的2049元提高到344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由2012年的85元提高到155元,均居全国前列、西北第1位。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由2012年人均400元调整提高到680元,增长70%,居西部省份前列。
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让社会保障更好地为百姓擎起雨中伞,聚起冬日暖,过上美好生活,青海正全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