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再出发·直通全国两会】守好江源生态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在青海代表团驻地,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是全国人大代表重点关注的话题,会议间隙,代表们还在做着讨论。
近前,《人民日报》一篇名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文章引起董全民、蒋志刚、许庆民三位代表的关注。大家结合各自工作领域,从一棵草的生长谈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一条河的治理谈到了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 董全民:就草地来说,它涉及到土、草、畜、人等整个的一些因素,草地它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涉及到牧草畜,包括我们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自然因素这一块,整个来说我们不管它的管理也好,还是它合理利用也好,退化以后修复也好,要整个拿系统的思维来进行系统地恢复。
在青海,草原面积占到省域面积的一半以上。过去一年,青海启动实施“中华水塔”保护行动,“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完善,河湖长制和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作为西宁市河道治理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蒋志刚对此深有体会。
全国人大代表 蒋志刚:我们在河湖管理当中经常讲到的水资源的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水污染防治等工作,这需要跟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要与我们的美丽中国建设当中提到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要与乡村振兴整个结合起来。
牢记“国之大者”,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生态保护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全国人大代表 许庆民:我们在全省通过实施专项资金项目,对全省的地下水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同时也在这个典型区域开展了一些地下水背景值的研究与评估。建成了覆盖全省县级以上地市的60多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来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