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奋发海东】(六)一双巧手绣锦程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马佩玉发布时间:2024-02-22 查看数0

青海民间刺绣,又被称为青绣,是一种富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民族风韵的绣艺。近年来,海东市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农耕文化,挖掘整合全市刺绣资源,将“青绣”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产业培育,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在悠扬的曲调中,互助县班彦村盘绣园的绣娘们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张卓玛什姐是土族盘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班彦村盘绣坊的负责人。过去,盘绣只是张卓玛什姐作为一个土族妇女必修的传统手工,而今,这个手艺成为她增收致富的看家本领。

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盘绣园绣娘 张卓玛什姐:盘绣园建起来以后,我们这些绣娘找到了一份工作,按时上下班,绣娘们也挣到了钱,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好了,绣娘们也有了稳定收入。

和张卓玛什姐微信沟通订单的,是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哈承清。2007年,哈承清开始了土族盘绣创业路,一走就是17年。借助土族盘绣这一非遗文化,哈承清开展土族盘绣技艺研究、产品研发制作、人才技能培训等,保护传承技艺、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公司带动145户农户就业,吸纳低收入户81户,每年为班彦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成为当地妇女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海东市互助县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哈承清:以公司+工坊+农户的这种发展模式,带动了全县的绣娘居家就业,现在我们全县季节性制作的绣娘有5000多人,长期的绣娘有3000多人。

在海东市河湟新区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一楼的展示大厅里,青绣饰品、国潮服饰、DIY绣品体验、直播平台等不同类型的展示区划分规整。四楼的加工车间里,长达200米的墙面挂满了各类散发着药香味的刺绣香包,满满的青绣元素扑面而来。总部的建成推进青绣从展品向商品、从品种向品牌、从产品向产业的转变。

海东市河湟新区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负责人 苏晓莉:从2020年建成以来,以海东为枢纽,各市州来联动做全国的产业供应链体系。我们在打造产业链上大力培育了一批小而强、小而优的“青”字号青绣的企业和工坊,以及专精特新的骨干企业,打造“青”字号青绣品牌,推动青绣产品进酒店、进景区、进卖场。

在青绣数字化总部,每天大批省内外的经销商“闻”绣而来。随着青绣大数据的不断推广,知名度的提升,部分外国友人也前来采购青绣产品。

蒙古国商人 兵巴道尔吉:今天来到这里了解了中国青海省的青绣产业和产品之后,我增长了见识,也看到了很多好的产品,感觉青绣产品都很漂亮,我们也很喜欢,后期希望合作共赢,把青海省的青绣产品,全部带到我们蒙古国推广做宣传。

在传承发扬非遗技艺的过程中,青绣这一“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2023年,全省31家省级青绣非遗就业工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60家小微培育企业销售收入达5350万元,直接带动5万多名群众就业,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