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工业向绿而行 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今年以来,西宁市紧扣产业“四地”建设和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统筹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西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体系,加强工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系统推进节能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逐步打造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经济为支撑,以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生命健康为方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产值1297.1亿元,同比增长9.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8.7%。
走进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单晶硅生产车间,2200台单晶炉整齐排列有序运转,工人们穿梭其间,运装硅料、监测数据、操作设备,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2021年1月,高景太阳能年产50吉瓦直拉单晶硅棒生产项目落地之时,清洁能源产业正厚积薄发,西宁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正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链。目前,青海高景一期、二期分别为15吉瓦的单晶硅棒项目已达到满产,青海高景三期20吉瓦单晶硅棒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今年,企业成功跻身全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志群:两三年以后,我们希望做到100个吉瓦,我们也有意在青海继续增加我们的投资,特别是我们会把车间一些工序,打造成自动化的无人车间,同时在我们主力的拉晶的部分做到智能化。
今年以来,西宁市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能级逐步提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两户,高景、晶科、丽豪、阿特斯等13户光伏企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73.6%。西宁持续锚定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培育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大新兴绿色战略性产业,构建“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配套应用”垂直、协同光伏全产业链,打造覆盖锂电关键材料及锂电池完整产业链,完善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产业循环链接、优势互补的发展体系,绿色生态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在亚洲硅业甘河项目多晶硅生产基地,一个个标准化车间错落有致,一排排提纯精馏塔巍然耸立,罐区在“绿电”驱动下各自忙碌,循环水站运转流畅。依托青海清洁能源供应优势,亚洲硅业用绿色电力生产多晶硅,有效减少了光伏产业自身的“碳足迹”。到目前,亚洲硅业有近30%左右的产能实现“青海造、青海用”。
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亚洲硅业甘河项目负责人 郑连基:我们多晶硅生产现在是利用青海的这种绿色能源的优势,用绿色电来生产多晶硅,同时我们也是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通过这几年的技术改进,大大降低了多晶硅生产的电耗。
同时,西宁市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南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等4个园区,青海高景、时代新能源等29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青海云天化等企业37个产品入选国家绿色设计产品名单,生物、东川、甘河工业园区3个园区,丽豪半导体、中复神鹰等41家企业创建为省级节水型园区、企业,黄河水电西宁发电分公司、黄河鑫业两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节水标杆企业。
降碳、减污、调整经济结构,西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正以“绿色”构建新的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