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玛沁:聚焦增收需求 科学推动当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马佩玉发布时间:2023-12-18 查看数0

近年来,果洛州玛沁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聚焦农牧民增收需求,把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长远之策,走出一条具有玛沁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离果洛州玛沁县城不远的玛沁生态畜牧业联合总社的牦牛高效养殖基地,牦牛正在惬意地晒着太阳,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搬运冬季饲草料。在联合总社马上进入建设结尾的节点上,作为玛沁县生态畜牧局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台子搭好了,怎么唱好科学高效发展这台戏,成为果洛州委副书记,玛沁县委书记杨文渊最关心的事情。

果洛州委副书记 玛沁县委书记 杨文渊:我们牧区的高寒地区的牛,它适不适应这些精饲料?

果洛州玛沁县生态畜牧业联合总社负责人 刘青华:适应,精饲料里面能量高。现在通过咱们这一段时间集中地养殖,抗寒比较好,没有腹泻。

果洛州委副书记 玛沁县委书记 杨文渊:现在饲料生产厂家很多,关键是要选择好一款适应我们高寒地区,特别是适应玛沁的这种精饲料,这个饲料你们是经过对比选出来的吗?还是固定就这一家?(是对比选出来的),那就对了。

自2021年,玛沁县逐步将全县35个有意愿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再合作”,成立“联合总社”,探索全县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玛沁县全产业链开发。

果洛州玛沁县生态畜牧业联合总社负责人 刘青华:资金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玛沁县生态畜牧业联合总社现已完成90%。接下来我们会更加努力做好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的增产增收。

联合总社和以前有什么区别,高质量发展怎么发展?玛沁县坚持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紧盯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牧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实现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果洛州委副书记 玛沁县委书记   杨文渊:现在我们遇到的瓶颈和问题是什么?核心是两条,在生产的环节,要扩大再生产,那么我们的连农带农的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再增加。我们的市场销售遇到的瓶颈问题是什么?是我的农产品的附加值。

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如今玛沁县畜牧产业集约化经营初具规模、特色畜产品商品化加快转化,品种改良稳步推进。

果洛州玛沁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 罗雪涛:通过联合总社+龙头企业+产业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实行“七统一”管理体系,实现示范带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也通过订单收购、技术指导、就业岗位、综合服务等措施,带动更多劳动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参与到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环节中。

坚定不移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之路。在大武镇永宝村万亩饲草基地里,全自动收割机、打捆机等机械在草原上来回穿梭,收割牧草,打包成捆,原本寂静的大武草滩上一派繁忙景象。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黑土滩。

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永保村党支部书记 角巴太:以前全是黑土滩,只有五六个牧户在这里夏季放牧,这片地当时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去年开始,经过专业指导,玛沁县尝试这片黑土滩上建立饲草种植基地,并采取草场折价入股等方式,让永保村的牧民全部加入种草合作社。没想到7000多亩的黑土滩褪去“荒芜”披上“绿衣”,人工饲草种植基地的面积也逐步增加,产量提升,牧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果洛州玛沁县委常委 大武镇党委书记 塔松:今年我们种植的草的面积通过经济效益大概有3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下一步我们还要扩大规模,充分发挥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态变好,腰包变鼓。玛沁的绿色发展之路远不止于此,时刻关注玛沁发展的干部们不时地来到饲草基地,看着草地上打好的草捆,讨论着这片土地的未来。

果洛州委副书记 玛沁县委书记 杨文渊:明年我要争取申报一个科技项目,给大武滩的草场评价评价、评估评估。角巴太,我们脚底下踩的这些土是肥沃的土壤,它有着很多价值,不单单是种点草、喂喂牛,不是这么讲的,很可能蕴藏的东西还多。

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作为、实干担当,玛沁县抢抓各项政策措施叠加落实、着力在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协同发展上持续用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果洛州委副书记 玛沁县委书记 杨文渊: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靠我们的党员,靠我们的干部。在基层,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的作风、干部的思路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只要我们干部在高质量发展当中发挥了组织作用、引导作用、执行作用,玛沁的发展是很有前途、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