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源药水河入选2025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近日,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公布2025年全国幸福河湖建设名单,湟源县药水河成功入选试点,成为全省率先获得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补助8000万元支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的河流,标志着药水河在生态治理、流域发展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西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在规划先行理念指引下,以河流为主轴线,把河湖周边区域作为有机整体,印发实施《西宁市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聚焦影响河湖健康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河湖生态修复与管理保护,进一步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各部门联动共治,实现河湖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16条“河湖安澜、生态健康、环境优美、文明彰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在此基础上,西宁市深入挖掘药水河流域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创新推行“河湖+”“水利+”融合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集赏景、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河湖综合体,推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积极争取,在全省率先成功落地总投资1.46亿元的药水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一方面,将通过河道扩宽、水系连通、岸线整治、河道地貌形态整治等整治措施完成干流防洪,确保药水河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将以碧水为纽带,通过水文化场馆、智慧监管设施、临河绿道、乡村振兴产业集群、污水管网建设为群众提供大量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价值转化,实现河湖治理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下一步,西宁市将以药水河成功争取水利部激励支持为契机,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一体联动、协同共治,把幸福河湖建设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防灾减灾、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幸福河湖+”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让更多河湖成为群众推窗见绿的“幸福日常”。